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個人] 只是發發牢騷

本來應該很高興的...



明年2月2日和3日,我偶像將在紅館舉行暌違五年的香港大型個唱(11月28日到12月1日優先售票),從之前有風聲出來時,我的心情就是又期待又有點擔心,因為2月開唱,對我而言充滿不確定性,若是農曆年之後開唱倒沒什麼問題,若農曆年期間開唱,則我肯定去不成,但由於SK從來不是新年熱鬧拜年同樂那型的歌手,不可能選擇新年檔期開唱,這方面倒不很擔心。

但我第二擔心的情況還是發生了,SK開唱的時間不偏不倚是農曆新年的前一週,是我過年前公私都最忙碌的時間,目前完全無法確定行程,即使能成行也只能看星期六的第一場,確定不能悠哉的看兩場演唱會順便遊香江。

或許前兩次我的運氣太好,沒有次次這麼好運的。只能期望2014年,SK在入行25週年的這一年能有更多的動向,最好是能成功舉辦她理想中的音樂舞台劇。

╳╳╳

以上是第一個牢騷,以下則是第二個,很抱歉這麼久沒新post,還在這種時候發牢騷。

「彼此不要羨慕」這個Blog即將成立滿五年,但其實近兩三年Blog的發文量可說每況愈下,2012年這一年到目前更只有25篇,看到別人一個月就能寫30篇文,而這裡可能一年都無法達到這個數量,真是感到十分汗顏。

五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寫Blog的這段時間,我從二字頭變三字頭,工作和人際各方面,家人的身體狀況也都有一些變化,當然我從來不是心無旁騖的在寫Blog,現實生活的狀況當然會影響,但肯定不是Blog文如此難產的唯一原因。

這兩年已經累積了二位數字的「斷頭文」甚至「斷頭擷圖」,都是開了頭卻沒辦法完成的題目,而這是剛開始寫Blog時完全沒發生過的事,所以我想Blog文難產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在寫Blog這件事上迷失了,這個Blog的寫法本來就頗費時費力,因此當我越來越質疑自己正在做的事、寫的東西時,就越來越無法一鼓作氣的寫,而這是我目前無法克服的問題。

真的很感謝這麼久以來,願意將寶貴時間拿來看我廢話的朋友,和包容這個Blog和我個人種種幼稚作風的各位,在此也向對這個Blog還有一點期望的朋友說聲對不起。

最後,這篇牢騷真的只是發牢騷、閒聊交代一下,沒有討拍的意思,所以真的不用特地留言開解我什麼的,大家對我太好只會讓我更汗顏,而儘管現在我的狀況的確不太好,但正好可以沈澱一下,「彼此不要羨慕」休息一陣子還是會繼續發文的。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電影] 許不了之《小丑》



▲ 1985年7月,許不了過世後,《小丑》重映的報章廣告,轉載自新竹文化局的許不了專頁(許不了是新竹人)。《小丑》當然是許不了的代表作,雖然「第一部主演的電影」就有待商榷了...

年份:1980年
導演:朱延平
編劇:朱延平
演員:許不了、楊惠姍、李小飛…


自1979年年初的《成功嶺上》,許不了在影圈嶄露頭角,片約接踵而至,但當時台灣的主流商業片種之中,比較適合他的戲路只有功夫喜劇,於是這一年裡,他接拍的多數電影都是功夫喜劇片,包括《舞拳》、《三十七計》和《怪拳怪招怪師傳》等,這些電影的成績未必多突出,但讓許不了一步一步從配角磨到主角。到了1979年年底,許不了主演由丁善璽編導的《樓上樓下》,這部電影在冷門檔期裡有不錯的票房,又因成本低,據說純利高達成本的一倍。



《樓上樓下》描寫在一棟大樓裡,管理員許不了和房客們的故事,是一部融合愛情和歌唱元素的時裝群像喜劇,電影後段,因為許不了的誤會,而讓他心儀的女主角王釧如香消玉殞。為了心儀對象力爭上游,悲喜交雜的劇情,低成本的小兵立大功,在在預告著稍後許不了的戲路和成功模式。

1980年的329青年節檔,由朱延平首次執導筒,許不了主演的《小丑》爆冷大賣座,讓新導演朱延平躋身千萬導演之列,也奠定許不了的土產喜劇巨星地位,兩者都為後來的台灣商業電影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同檔期林青霞主演的大製作愛國片《碧血黃花》,瓊瑤、林青霞和秦漢等黃金組合的愛情片《金盞花》和田鵬自導自演的武俠片《碧血洗銀槍》相比,《小丑》本輕利厚,在坊間轟動之餘,也招來不少人眼紅。

除了奠定喜劇巨星地位,《小丑》更奠定了許不了的形象和戲路:對人歡笑背人愁的小丑形象,許不了飾演的小人物總是不斷鬧笑話,笑話背後反映出小人物面對現實的辛酸,從中也體現出人性的純粹和善良,這正是許不了招牌的「悲喜劇」戲路中,帶給無數同樣身為小人物的觀眾最直接的娛樂和共鳴。

現在比較容易觀賞到的許不了代表作,相信是《天生一對》(1984年)和《小丑與天鵝》(1985年)等,同樣由朱延平編導的這兩部片,情節都是《小丑》的變奏,在這些電影裡許不了的形象,隨著他本人健康的惡化,越來越大悲大喜、大起大落。





阿忠是一個在秀場表演小丑秀的藝人,他賣力的演出,卻只得到稀落的掌聲,只因這樣的演出已經不流行。阿忠的表演乏人問津,被老闆通知以後不用來了。

阿忠回到家,看到相依為命的母親在昏暗的燈光下縫補衣服貼補家用,阿忠勸媽媽去休息,使出渾身解數逗媽媽開心,阿忠感嘆的說:現在只有媽媽欣賞他的表演了。

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阿忠急於找工作,但沒有其他專長的他連去當苦力都做不好,這時媽媽卻操勞過度進了療養院。





阿忠輾轉找到另一個秀場的工作,經理是個好相處、喜歡幽默感的人,他笑著對阿忠說:「人生就像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就對你笑;你對他哭,他就對你哭。」

但阿忠的表演還是不太受歡迎,台下的客人心不在焉,這時阿忠注意到一個女觀眾,只有她專注的望著台上。




阿忠在後台換衣服,那位女觀眾走了進來,阿忠向她道謝,因為除了自己母親,從來沒有人這麼專心看他的表演,為了答謝她,阿忠特地為她表演拿手的默劇「瞎子起床換衣服」。




然而女觀眾只是淡淡的回答:「對不起,我看不見」,阿忠連忙道歉,原來這位叫小萍的女孩只是在等他表演完要來打掃的,阿忠見小萍眼睛不方便還要工作,主動要幫忙,還說我們可憐人應該同情可憐人,就這樣,兩人成為朋友。






交到朋友的阿忠很高興,想請小萍吃飯卻沒錢,經理也不借錢給他,阿忠只好去當鋪,得到的錢卻只夠買辣椒,阿忠只好去找點免費的食材,多虧小萍眼睛不方便,讓他蒙混過關。




某天阿忠在台上表演時,小萍竟跑上台來通知阿忠母親去世的消息,也許為了發洩,阿忠傾盡全力演出,意外博得滿堂彩。表演結束後,見不到母親最後一面的阿忠,望著母親的遺體傷心不已。




失去至親的阿忠,幸好有小萍在身邊扶持,阿忠問起小萍眼盲的原因,小萍娓娓道來,原來她的眼睛還有復明的機會,她正要存四萬元動手術,還請阿忠幫她數已存了多少錢,但原來還差了三萬。







為了讓小萍能盡早動手術,阿忠瘋狂兼職賺錢,因為沒有其他專長,只能做些千奇百怪而辛酸的工作,當人肉沙包,當送葬樂隊還順便充當孝子,甚至還跑去賣血。




在阿忠的搏命演出下,終於存夠了手術費。




小萍的眼睛手術即將拆線,阿忠興奮的買了不怎麼合身的西裝,特地梳好油頭,戰戰兢兢的捧著花來到小萍面前。




然而手術沒有成功,小萍的視力沒有恢復,阿忠竭盡所能安慰她,說為了再賺錢治她眼睛,吃多少苦都願意。





這天阿忠表演完,休息室裡只見到一封信,是小萍託人寫的,小萍不想連累阿忠,不願阿忠一生照顧一個盲人,於是選擇離開,阿忠拔腿狂奔,但晚了一步,火車已經開走。



失去心靈支柱的阿忠愁眉不展,經理大講笑話也無動於衷,還說要辭職,更直陳自己每天笑著逗人笑,但人生這面鏡子卻只回報他傷心痛苦。




辭職後的阿忠,還是打扮成小丑,在公園裡變魔術給小孩子看。





沒想到,這天在公園裡,阿忠看見一位最重要的觀眾。




看到小萍的笑容,阿忠也笑了,他又想起經理說的那句話...



╳╳╳

當時《小丑》的導演其實是掛「歐陽俊」大名,朱延平則是執行導演,眾所周知歐陽俊就是蔡揚名的化名,而朱延平當導演之前是跟著蔡揚名當編劇的,可能當時對新人執導的信心不夠,所以才借用歐陽俊當門面,待朱延平成名之後,《小丑》的導演身份就物歸原主了。

很明顯,《小丑》的主線劇情取自卓別林的《城市之光》,但比起日後朱延平的照抄或自我複製的程度,《小丑》的抄法算是有動腦筋的了,拍出了一些本土特色,無論日後的朱延平怎樣,這部導演首作拍得不差,胡鬧搞笑或悲情灑狗血的力度都很剛好,而結局許不了和楊惠姍的重逢場面也拍出盡在不言中的感情。

從《小丑》開始,朱延平和許不了合作的電影經常取材自卓別林,甚至後來還由許不了、方正、陶大偉和孫越等「四傻」一起模仿卓別林,而現在提起許不了也常以「台灣卓別林」為譽,這之中,有時卻也產生了一些關於許不了表演風格上的誤會。

稱許不了為「台灣卓別林」的引用來源,可以追溯到1985年許不了剛去世時,當時還沒拍《英雄本色》的吳宇森,因曾被新藝城委派到台灣負責業務,和台灣影壇頗有交集,在許不了去世後,吳宇森受訪時讚揚許不了是台灣卓別林:「卓別林替經濟不景氣時代的美國人民出了許多胸中怨氣,許不了則替當時台灣的小市民,講出了許多心中的話,他們都是小市民的好朋友。」(來源:1985-07-05聯合報)

吳宇森原意中的「台灣卓別林」,是指兩者在不同時空底下有著相似的時代意義,而非表演形式,但因為許不了模仿過卓別林,老搭檔朱延平又對取材卓別林樂此不疲,因此有時不小心被簡化成:「許不了的表演風格就是模仿卓別林」這樣的謬誤——許不了的表演風格可能也受卓別林影響,但其中主因應是朱延平,而非許不了自覺的在扮卓別林。

而許不了的表演風格,奠定於他自幼可稱為受虐的不人道訓練(有關其家世請參考維基),因此年紀輕輕就精通特技、雜耍、魔術、歌舞和口技各種表演,另一方面,五十年代出生的許不了,也受到五、六十年代的台語喜劇電影如《王哥柳哥遊台灣》影響,當台語電影沒落後,一批台語喜劇演員進入電視台,同樣出身電視台的許不了承襲這樣的表演傳統,加上自身天分和家學淵源塑造出的身體語言,成為他獨特的表演風格。

《小丑》之後,許不了成為片商眼中的肥肉,短短幾年就被消耗殆盡,在台灣電影史上也經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現在說起許不了,他的悲劇人生甚至比他的作品還有名。有關許不了,有太多東西可以寫,這篇算個起頭,不過以我的惰性大概撐不了多久,敬請不用期待。

╳╳╳

【特別推薦:許不了電視特輯】

民視台灣演義:一代笑匠許不了
東森台灣啟示錄:許不了的故事

╳╳╳




▲ 許不了原本的藝名是「小伯樂」,直到1977年演出中視台語劇《雷峰塔》中許仙的書僮「許不了」一角走紅,於是就改以許不了為藝名,但初期有一段時間兩個藝名都有人用,例如1980年參演的電影《舞拳》中就用小伯樂這個原藝名。




▲ 《小丑》的海報也可以見到「小伯樂」三個字,較晚發行的錄影帶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