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電影] 許不了之《小丑》



▲ 1985年7月,許不了過世後,《小丑》重映的報章廣告,轉載自新竹文化局的許不了專頁(許不了是新竹人)。《小丑》當然是許不了的代表作,雖然「第一部主演的電影」就有待商榷了...

年份:1980年
導演:朱延平
編劇:朱延平
演員:許不了、楊惠姍、李小飛…


自1979年年初的《成功嶺上》,許不了在影圈嶄露頭角,片約接踵而至,但當時台灣的主流商業片種之中,比較適合他的戲路只有功夫喜劇,於是這一年裡,他接拍的多數電影都是功夫喜劇片,包括《舞拳》、《三十七計》和《怪拳怪招怪師傳》等,這些電影的成績未必多突出,但讓許不了一步一步從配角磨到主角。到了1979年年底,許不了主演由丁善璽編導的《樓上樓下》,這部電影在冷門檔期裡有不錯的票房,又因成本低,據說純利高達成本的一倍。



《樓上樓下》描寫在一棟大樓裡,管理員許不了和房客們的故事,是一部融合愛情和歌唱元素的時裝群像喜劇,電影後段,因為許不了的誤會,而讓他心儀的女主角王釧如香消玉殞。為了心儀對象力爭上游,悲喜交雜的劇情,低成本的小兵立大功,在在預告著稍後許不了的戲路和成功模式。

1980年的329青年節檔,由朱延平首次執導筒,許不了主演的《小丑》爆冷大賣座,讓新導演朱延平躋身千萬導演之列,也奠定許不了的土產喜劇巨星地位,兩者都為後來的台灣商業電影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同檔期林青霞主演的大製作愛國片《碧血黃花》,瓊瑤、林青霞和秦漢等黃金組合的愛情片《金盞花》和田鵬自導自演的武俠片《碧血洗銀槍》相比,《小丑》本輕利厚,在坊間轟動之餘,也招來不少人眼紅。

除了奠定喜劇巨星地位,《小丑》更奠定了許不了的形象和戲路:對人歡笑背人愁的小丑形象,許不了飾演的小人物總是不斷鬧笑話,笑話背後反映出小人物面對現實的辛酸,從中也體現出人性的純粹和善良,這正是許不了招牌的「悲喜劇」戲路中,帶給無數同樣身為小人物的觀眾最直接的娛樂和共鳴。

現在比較容易觀賞到的許不了代表作,相信是《天生一對》(1984年)和《小丑與天鵝》(1985年)等,同樣由朱延平編導的這兩部片,情節都是《小丑》的變奏,在這些電影裡許不了的形象,隨著他本人健康的惡化,越來越大悲大喜、大起大落。





阿忠是一個在秀場表演小丑秀的藝人,他賣力的演出,卻只得到稀落的掌聲,只因這樣的演出已經不流行。阿忠的表演乏人問津,被老闆通知以後不用來了。

阿忠回到家,看到相依為命的母親在昏暗的燈光下縫補衣服貼補家用,阿忠勸媽媽去休息,使出渾身解數逗媽媽開心,阿忠感嘆的說:現在只有媽媽欣賞他的表演了。

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阿忠急於找工作,但沒有其他專長的他連去當苦力都做不好,這時媽媽卻操勞過度進了療養院。





阿忠輾轉找到另一個秀場的工作,經理是個好相處、喜歡幽默感的人,他笑著對阿忠說:「人生就像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就對你笑;你對他哭,他就對你哭。」

但阿忠的表演還是不太受歡迎,台下的客人心不在焉,這時阿忠注意到一個女觀眾,只有她專注的望著台上。




阿忠在後台換衣服,那位女觀眾走了進來,阿忠向她道謝,因為除了自己母親,從來沒有人這麼專心看他的表演,為了答謝她,阿忠特地為她表演拿手的默劇「瞎子起床換衣服」。




然而女觀眾只是淡淡的回答:「對不起,我看不見」,阿忠連忙道歉,原來這位叫小萍的女孩只是在等他表演完要來打掃的,阿忠見小萍眼睛不方便還要工作,主動要幫忙,還說我們可憐人應該同情可憐人,就這樣,兩人成為朋友。






交到朋友的阿忠很高興,想請小萍吃飯卻沒錢,經理也不借錢給他,阿忠只好去當鋪,得到的錢卻只夠買辣椒,阿忠只好去找點免費的食材,多虧小萍眼睛不方便,讓他蒙混過關。




某天阿忠在台上表演時,小萍竟跑上台來通知阿忠母親去世的消息,也許為了發洩,阿忠傾盡全力演出,意外博得滿堂彩。表演結束後,見不到母親最後一面的阿忠,望著母親的遺體傷心不已。




失去至親的阿忠,幸好有小萍在身邊扶持,阿忠問起小萍眼盲的原因,小萍娓娓道來,原來她的眼睛還有復明的機會,她正要存四萬元動手術,還請阿忠幫她數已存了多少錢,但原來還差了三萬。







為了讓小萍能盡早動手術,阿忠瘋狂兼職賺錢,因為沒有其他專長,只能做些千奇百怪而辛酸的工作,當人肉沙包,當送葬樂隊還順便充當孝子,甚至還跑去賣血。




在阿忠的搏命演出下,終於存夠了手術費。




小萍的眼睛手術即將拆線,阿忠興奮的買了不怎麼合身的西裝,特地梳好油頭,戰戰兢兢的捧著花來到小萍面前。




然而手術沒有成功,小萍的視力沒有恢復,阿忠竭盡所能安慰她,說為了再賺錢治她眼睛,吃多少苦都願意。





這天阿忠表演完,休息室裡只見到一封信,是小萍託人寫的,小萍不想連累阿忠,不願阿忠一生照顧一個盲人,於是選擇離開,阿忠拔腿狂奔,但晚了一步,火車已經開走。



失去心靈支柱的阿忠愁眉不展,經理大講笑話也無動於衷,還說要辭職,更直陳自己每天笑著逗人笑,但人生這面鏡子卻只回報他傷心痛苦。




辭職後的阿忠,還是打扮成小丑,在公園裡變魔術給小孩子看。





沒想到,這天在公園裡,阿忠看見一位最重要的觀眾。




看到小萍的笑容,阿忠也笑了,他又想起經理說的那句話...



╳╳╳

當時《小丑》的導演其實是掛「歐陽俊」大名,朱延平則是執行導演,眾所周知歐陽俊就是蔡揚名的化名,而朱延平當導演之前是跟著蔡揚名當編劇的,可能當時對新人執導的信心不夠,所以才借用歐陽俊當門面,待朱延平成名之後,《小丑》的導演身份就物歸原主了。

很明顯,《小丑》的主線劇情取自卓別林的《城市之光》,但比起日後朱延平的照抄或自我複製的程度,《小丑》的抄法算是有動腦筋的了,拍出了一些本土特色,無論日後的朱延平怎樣,這部導演首作拍得不差,胡鬧搞笑或悲情灑狗血的力度都很剛好,而結局許不了和楊惠姍的重逢場面也拍出盡在不言中的感情。

從《小丑》開始,朱延平和許不了合作的電影經常取材自卓別林,甚至後來還由許不了、方正、陶大偉和孫越等「四傻」一起模仿卓別林,而現在提起許不了也常以「台灣卓別林」為譽,這之中,有時卻也產生了一些關於許不了表演風格上的誤會。

稱許不了為「台灣卓別林」的引用來源,可以追溯到1985年許不了剛去世時,當時還沒拍《英雄本色》的吳宇森,因曾被新藝城委派到台灣負責業務,和台灣影壇頗有交集,在許不了去世後,吳宇森受訪時讚揚許不了是台灣卓別林:「卓別林替經濟不景氣時代的美國人民出了許多胸中怨氣,許不了則替當時台灣的小市民,講出了許多心中的話,他們都是小市民的好朋友。」(來源:1985-07-05聯合報)

吳宇森原意中的「台灣卓別林」,是指兩者在不同時空底下有著相似的時代意義,而非表演形式,但因為許不了模仿過卓別林,老搭檔朱延平又對取材卓別林樂此不疲,因此有時不小心被簡化成:「許不了的表演風格就是模仿卓別林」這樣的謬誤——許不了的表演風格可能也受卓別林影響,但其中主因應是朱延平,而非許不了自覺的在扮卓別林。

而許不了的表演風格,奠定於他自幼可稱為受虐的不人道訓練(有關其家世請參考維基),因此年紀輕輕就精通特技、雜耍、魔術、歌舞和口技各種表演,另一方面,五十年代出生的許不了,也受到五、六十年代的台語喜劇電影如《王哥柳哥遊台灣》影響,當台語電影沒落後,一批台語喜劇演員進入電視台,同樣出身電視台的許不了承襲這樣的表演傳統,加上自身天分和家學淵源塑造出的身體語言,成為他獨特的表演風格。

《小丑》之後,許不了成為片商眼中的肥肉,短短幾年就被消耗殆盡,在台灣電影史上也經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現在說起許不了,他的悲劇人生甚至比他的作品還有名。有關許不了,有太多東西可以寫,這篇算個起頭,不過以我的惰性大概撐不了多久,敬請不用期待。

╳╳╳

【特別推薦:許不了電視特輯】

民視台灣演義:一代笑匠許不了
東森台灣啟示錄:許不了的故事

╳╳╳




▲ 許不了原本的藝名是「小伯樂」,直到1977年演出中視台語劇《雷峰塔》中許仙的書僮「許不了」一角走紅,於是就改以許不了為藝名,但初期有一段時間兩個藝名都有人用,例如1980年參演的電影《舞拳》中就用小伯樂這個原藝名。




▲ 《小丑》的海報也可以見到「小伯樂」三個字,較晚發行的錄影帶則無。

22 則留言:

  1. 最後女主角的眼睛能看到嗎?

    回覆刪除
  2. 好有天生一對的影子哦
    現在真的覺得某人只是複製貼上厲害
    後來的小丑與天鵝也是複製這一部的吧....

    不得不提一下10+10某人又用異域的老梗在複製貼上
    還搞出個異域結局的分叉...好冏...

    回覆刪除
  3. 還能說什麼,
    小弟可以"等待"吧?
    (請配上A-Lin版的慢慢等...)
    這篇文章,
    讓小弟心中有千言萬語,
    但不知如何下筆,
    到這格主會覺得噁心,
    有話就講,
    何必吱吱唔唔。
    就是有太多心得,
    小弟才不知如何表達。

    當看到大自然壯麗的美景,
    心中不免有莫名的讚嘆,
    這種情形就像小弟看了這篇文章,
    心中也有同樣的感受。

    非來奉承。

    最後女主角仍看不到,
    是否隱喻殘酷的現實,
    對她來講這也是一種幸福?
    小弟喜歡練肖話...莫介意。

    回覆刪除
  4. uu:

    準確一點說應該是《天生一對》有這部跟《城市之光》等等的影子XD

    雖然說拍電影經常都是複製貼上這樣,但朱導這方面真是享負盛名啊,同一套模式拍了三十幾年還在拍,不過10+10我個人是沒看過啦...




    hanklin:

    謝謝捧場,你太客氣,你願意浮出水面留言已經很感心了...(其實我也知道寫這個大概沒多少人會留言,但留言這種事真的隨興就好,願意花時間留言就很感謝了XD)

    其實我覺得女主角眼睛沒治好,讓我更有符合現實的感覺,的確是現實的殘酷,但是讓人能接受的殘酷,反而後來好幾部都是女主角眼睛治好,讓我覺得醫學好進步喔XD

    我是今年才找到《小丑》的影片的,而我也不記得我小時候有沒有看過這部,所以近期我是當沒看過的片在看的,看的過程中,我一直覺得這部片最後會悲劇收場,就是阿忠或誰死掉之類的(對不起我很狗血),但沒想到整部片在很多像要走向悲劇的鋪排下,最後卻是溫情和有希望的結局,而且重逢戲拍得很有感染力卻不灑狗血,這樣反而更能體會兩人的依存關係,讓我好感度大增啊~

    因為許不了很多作品現在都已難得一見,我手邊貨源也極其有限,接下來我是打算把許不了十幾廿部片喇在一起,再寫個一兩篇這樣,所以不用太期待啦XD

    回覆刪除
  5. 天生一對我只看了預告片
    就感到....這根本就抄又見阿郎的(應該是劇情主線吧)...害我暴走了起來

    回覆刪除
  6. 我感覺台灣那年頭的電影好像都很悲哀,要不然就是很愛國,很偏頗不自然,感覺就是有某些目的,洗腦用的。相較之下香港同時期的電影就多元化,演的是一般人生活的事。

    回覆刪除
  7. uu:

    你指的是《新天生一對》吧,許不了的《天生一對》比《又見阿郎》早的說,所以不可能抄得到XD



    三分鐘熱度:

    其實除了少數公營政宣電影,當時大多數民營製片還是向錢看的,並不會特別說教灌輸,當時台灣電影比較大的問題是跟風和粗製濫造

    不知道為何你有這樣的感覺(還是我這篇給你這樣的感覺Orz),台灣電影在1980年前後幾年,主流的大概就是功夫喜劇、懸疑武俠、瓊瑤愛情片或比較貼近現實的愛情片如《歡顏》,再來就是所謂的社會寫實片和賭片,林清介的學生電影,許不了朱延平的喜劇,稍後一點就是新電影等等,反而政宣電影最夯是七十年代中期,所以我覺得沒辦法很籠統講其中的目的怎樣(除了賺錢這個目的XD),當然這裡面很多類片的確和現實生活比較脫節啦...

    回覆刪除
  8. 此片當年在香港有上映嗎?

    回覆刪除
  9. 朱導演後期的使用模式實在有點...

    回覆刪除
  10. 嗯我對台灣電影的偏見,應該是因為我看的台片很少。我看的港片很多因為小時候都租錄影帶,然後又整天看第四台到大學畢業。

    我對台灣電影印象比較深刻的,大概就是像校園系列、報告班長、還有七匹狼這幾片而已…

    比方說小丑這部片,看這個劇情我覺得好悲哀的人生啊!窮、苦、病、死、沒尊嚴、世態炎涼這些元素通通都到齊。如果說人生是一連串隨機發生的過程,我覺得所有的壞事都發生在一個人身上也應該算罕見。但是像比較純情的觀眾(我)走進電影院,在那種氛圍之下,看完後心情就會很不好啊,那是種無法對抗人生的無奈感覺。

    不過話說回來,我覺得像「老師有問題」,校園青春樂這幾部,就有諷刺到當時的教育狀況。「老師有問題」描述學校老師,雖然站在台上大講仁義道德,但是他們不見得是真的有道德的人。還有七匹狼也一定會讓很多人懷念啊。

    回覆刪除
  11. nic:

    據我所知是沒有的,但我是台灣人不敢武斷,因為不清楚香港有沒有院線以外的上映管道,也不清楚有沒有以任何管道在香港出現過...



    BIGBOSS:

    這真是有口皆碑的一件事啊XD



    三分鐘熱度:

    我看的台片也很少Orz

    就以1980年來說,台片的產量約133部(對照組:港片142部),但133部台片中,現在還能看到,或還有人願意看的,大概沒幾部吧,所以對國片的印象難免比較片面,加上從前台灣電影的確受到政策制肘,導致不能暢所欲言,所以會有這種印象也很正常

    我倒覺得《小丑》不算很悲哀的片,所有壞事都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確罕見,但像這片的阿忠,他碰到的壞事扣掉為了戲劇效果而誇張的部分外,還在合理範圍(媽媽去世多少算是生死有命,為小萍搏命賺錢出於自願),而且在苦的同時,他也有碰到好事,例如小萍的扶持,又例如表演意外變得受歡迎,甚至經理人還不錯這點也是好的一面,我看完這部不會覺得很悲哀,甚至還還有一種該惜福的感覺,可能現實中更悲哀的人多的是。話說回來,要比賣苦情灑狗血,香港拍的肥貓或龍的心等片更不惶多讓,但也沒什麼不可,這些到底都是戲...

    回覆刪除
  12. 不過聽說他好像在對岸賺得不錯
    真像包龍星在妓院前見有人吃白食被毆,那人還說"這家不給吃,老子去別家吃去!"

    我的印象中小丑比較像是一種小人物的縮寫,感覺勞碌到頭好像什麼都失去,可是卻又有一絲絲回甘,讓妳覺得自己其實已經比劇中人幸福。
    純以台灣味電影來講,我倒還比較喜歡吳念真編劇或導戲的風格,兼具人文和一些生活上的小逗趣XD

    回覆刪除
  13. 那張舞拳的poster 不看真點就以為是成龍主演的

    回覆刪除
  14. BIGBOSS:

    其實我對朱大導真的沒什麼研究,不過身為超過30歲的台灣人,大概很難沒看過他的片...

    我倒不會特別去覺得比片中人幸不幸福,因為我們現在的時空、處境和當時已經截然不同,可比性不高,讓我比較有感觸的,反而是片中許不了和楊惠姍的依存關係,因為感受到很多時候,往往付出比較多的人才是更需要對方的人...(扯太遠了真不好意思XD)

    《小丑》和類似的許不了電影,之所以會讓當時的台灣人共鳴,和時空環境也有關,當時台灣經濟開始起飛,但之前過苦日子的記憶猶新,甚至會對以往的苦日子有點美化,所以很容易對這樣的片有共鳴。當然又加上它的娛樂效果,許不了這類很直覺、重視肢體動作的笑料,對看電影只是想放鬆一下的普羅大眾,尤其是鄉下或藍領特別對胃,講得誇張一點,據說當年有些鄉下城鎮的小戲院,靠許不了多撐了好幾年...



    nic:

    這真是電影海報詐欺的慣用伎倆啊~(更常見的是把客串的當主角,不過這招在資訊發達的現在已行不通)

    回覆刪除
  15. 原來大師也是性情中人XD

    回覆刪除
  16. 一直以來對許不了就是 不敢看阿
    雖然大部分都是喜劇
    卻也都是很可憐的戲
    又加上知道他傳奇的人生~~~~><
    小丑一直以來都沒看完過啊!!!

    回覆刪除
  17. 小桂:

    其實許不了也不只這種帶悲劇成份的電影,也有一些純粹的喜鬧劇,只是很多片現在不容易得見了...

    《小丑》在今年入手之前,我可能完全沒看過吧:p

    回覆刪除
  18. 說真的,我以前一直以為「小丑與天鵝」是許不了的成名作(我好井底之蛙)
    這部電影應該是小時候難得全家大小都會聚在電視機前面看的片吧(當然是租VHS錄影帶)而且我重看了有沒有100次那麼多呀?
    看了版主的介紹,覺得『小丑』以及『小丑與天鵝』有很多共同之處,但似乎『小丑』處理起來更細膩一點。
    卓別林的電影看得不多,不過如果要拿許+朱再跟卓比較的話~卓整體上而言還是層次高了一點(電影所指涉的比較深層。)
    小時候(其實現在也是啦)講到許不了大家一定是用「苦不完」的論點在講他有多可憐...
    之前看了一部法國的動畫片『魔術師』裡面提到魔術這個行業的日暮西山也跟當年的『小丑』系列電影有相同之處。不過電影『魔術師』最後有個不是喜劇卻自成一格的溫暖結尾,或許我們也可以這樣祝福許不了先生...

    回覆刪除
  19. 菜市場名:

    其實許不了的電影裡,我小時候看且長大還有印象的,就只剩《天生一對》跟《小丑與天鵝》了,有些小時候應該看過,但真的想不起來了Orz

    《小丑》我覺得比朱延平後來的電影都清新,無論搞笑或狗血都不過火,而且如你說的,感情比較細膩,男女主角的關係也很真很樸實。而《小丑與天鵝》比較難得的就是對《小丑》以來的公式有點反思,所以以看這部電影來送別許不了,我覺得還不錯。

    回覆刪除
  20. 我常常想到一部電影,小時候在廟會時看到的,我記得許不了是男主角,女主角是盲人。印象最深的是搞笑的部份,記得有一次許不了帶女主角去餐廳吃飯,還特別交代他朋友打電話到餐廳找他,然後餐聽就廣播類似「男人中的男人、強者中的強者 XXX 先生,服務台有您的電話」,就聽許不了站起來大聲喊著:就是我啦!就是我啦!然後跑去接電話。就為了給女主角留下好印象。

    然後還有一段是:他帶女主角去看電影,螢幕演什麼,他就為女主角說明什麼,後來旁邊的觀眾都轉過來對他比安靜的手勢。

    最後面女主角好像知道他不是什麼大人物,但是女主角說他讓她很感動,其中有一項原因是帶她去看電影,她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去看電影。

    因為是在廟口看的,只記得一些片斷,看版主的介紹,應該不是小丑,不知是不是小丑與天鵝呢?不知女主角是誰演的呢?

    謝謝您的回答。

    回覆刪除
  21. 洪春男:

    很抱歉,您說的電影在下並沒有看過,唯一肯定的是您說的這部不會是《小丑與天鵝》,《小丑與天鵝》沒有這樣的橋段,女主角也非盲人。

    回覆刪除

1.歡迎留言,但即日起不回覆匿名留言,敬請見諒。(匿名留言仍會照常發佈)

2.因Blogger會自動判斷垃圾留言,有時會產生誤判,若您的留言沒有顯示(尤其留言兩次或以上,都沒有顯示時),很可能是遭到誤判,待版工發現時會代為發佈,但有時間差,請見諒。

3.除非廣告或有不雅文字,皆不會主動刪除留言,但若您有需要保存您的留言,建議在送出之前先複製好,雖然次數極少,但偶有換頁或系統問題而導致留言被吃,而無法找回來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