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一般的武俠片(4)
年份:1987年
監製:沈民輝、郭風岐
導演:許鞍華
編劇:秦洗心
演員:達式常、張多福、阿依努爾、劉佳…
一般提起許鞍華,很少有人會聯想到武俠片,而她也自言不擅長handle武打場面,然而她與武俠片並非沒有淵源,甚至修讀赴英修讀電影前已博覽武俠片,尤其喜愛胡金銓的《龍門客棧》,1975年返港後第一份電影工作便是當胡金銓的助手,後來徐克請胡金銓「出山」拍《笑傲江湖》時,許鞍華也名列執導名單(但實際參與度應該不高)。
許鞍華在話題性很強的《投奔怒海》推出之後,雖然電影口碑票房俱佳,令她聲名鵲起,但也因為影片的政治色彩讓她承受不小的紛擾和壓力,接下來她拍文藝性較強的張愛玲小說改編作《傾城之戀》,卻因「太過忠於原著」,對白多劇情少顯得僵硬,成了她從影以來最沒有個人風格的作品,儘管如此,許鞍華繼續挑戰名著,文的不成就拍武的,改編自金庸原著的《書劍恩仇錄》是她絕無僅有的古裝武俠作品,更因為電影拍得太長,上映時拆成兩集《書劍恩仇錄》和《香香公主》。(以下除非另註明,否則片名《書劍恩仇錄》皆包括下集《香香公主》)
(▲ 片頭畫面是陳家洛兒時和陳母在錢塘江觀潮。)
《投奔怒海》全片在海南島拍攝,讓許鞍華進了台灣新聞局的黑名單,加上她拒絕公開表明政治立場,使得1984年的《傾城之戀》受波及無法在台灣上映,儘管出品的邵氏一再爭取,但由於許鞍華又跑到大陸拍《書劍恩仇錄》,一去去三年,《傾城之戀》要到了1988年電檢放寬才在台灣見天日(電檢部分可參考這篇)。許鞍華是少數明知會失去台灣市場,仍願意繼續到大陸取景拍片的香港導演,1984年,曾合作《投奔怒海》的夏夢替朋友牽線找上許鞍華,請她執導這部《書劍恩仇錄》,主要由香港三家左派電影公司「長鳳新」(長城、鳳凰、新聯)合併的「銀都機構」,以及大陸的天津製片廠投資,屬早期的中港合拍片,取景更跑遍大陸南北,還包括新疆的維吾爾族自治地區。
金庸小說改編的戲劇或電影,向來有一定的市場,而八十年代幾部中港合拍的武打片,即使沒有港人熟悉的明星演員,仍在港開出不錯票房(如李連杰的《少林寺》和徐小明的《木棉袈裟》等),但港片首見赴大陸取景的金庸改編作《書劍恩仇錄》的票房卻不出色,評論界也不算起勁,總有一些「死因」,一來《書劍恩仇錄》實在拍得太久,開拍時即使有點話題磨了三年也磨光了,而八十年代急速發展的香港影業是何等瞬息萬變,如許鞍華自己所說:「1985年你出這套戲還可以過關,遲至1987年出,就死定了」,幾年時間裡,觀眾對明星卡司的胃口被養得越來越大,全片由在港毫無知名度的大陸演員擔綱的「書」片形勢更險峻,這些演員又不像李連杰等以武術隊背景為號召,而許鞍華在本片表現出較沉實嚴肅的風格,也令電影在娛樂性方面較為不足,在種種不利票房條件下,還把電影拆成兩集上映,都減低了觀眾進場的意願。
《書劍恩仇錄》並不像前幾篇提過的徐克武俠片那麼破格,但既然算在「非一般」武俠片裡,總有一些特色是少見於其他武俠片的,試整理如下:
1. 假中求真,有歷史感的虛構故事:觀看這兩集《書劍恩仇錄》的感覺,有點像在看大陸歷史劇,雖然這是個改編自武俠小說的虛構故事。但拍攝手法重實感,從演員的造型、談吐,場面的營造和台詞,即使武打場面也沒有飛天遁地,全都走樸實無華的實際路線。
2. 實地拍攝,走遍大江南北:電影會這麼有實感,和在大陸拍外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雖然待八十年代末台灣電檢開放後,很多港台電影都曾到大陸取景,但像許鞍華跑了這麼多地方的仍很少見,書中名場面如錢塘江觀潮、黃河夜戰、西湖花艇、六和塔囚乾隆、大漠迷城和長城上勸香香犧牲等,全部實地重現,在大陸影業和通聯都還不發達的當時,跑這麼多景點有多麼費時費工是可想而知的,連許鞍華都自言這麼做沒有效率,旅遊多過拍戲,但就觀眾的立場來說,有實景能看怎麼說都是好事。(可惜目前只有出版VCD,空有好景色卻沒有好畫質呈現。)
3. 故事性不強,著重寫人寫情,主題是國族與個人間的矛盾:前兩項特色其實不算很「非一般」,重點還是整部戲的劇情主軸,尤其結局的處理,甚至讓這部電影成了「反武俠」,這部分稍後再說。單就劇情的重心來看,寫人多過講故事,全片幾乎只有一個重點,就是主角陳家洛於國族大義和個人情理間的矛盾、抉擇和犧牲,故事情節方面亦沒有原著的跌宕曲折,扣人心弦,使得電影的娛樂性比較低。
許鞍華版的《書劍恩仇錄》大部分情節都是出自原著的,但其傳達的訊息和一些關鍵之處和原著是截然不同。劇情從于萬亭和文泰來以乾隆的身世要他反清復漢展開,之後于萬亭死,文泰來被擒,陳家洛繼任紅花會總舵主,計畫救出文泰來等都是書中的重要情節。變更比較大的是陳家洛的想法,片中的少年陳家洛問于萬亭「清朝讓人民安居樂業,為何還要反?」,但這種思維並未存在於金庸《書劍恩仇錄》書中的陳家洛,反而像是《鹿鼎記》的韋小寶。
救文泰來途中,紅花會眾人幫助攔鏢車搶回聖物可蘭經的回族人,結識族長木卓倫和其女霍青桐。霍青桐自願助陳家洛一臂之力,兩人以儒生打扮前往杭州探聽文泰來下落,陳家洛與化名「東方耳」的乾隆相遇,一見如故。
文泰來果然被囚在杭州,因他握手秘密,乾隆未能下手殺他。乾隆遊西湖,陳家洛發現「東方耳」原來就是皇帝,兩人同遊西湖,話不投機,紅花會眾當家和侍衛比試,最後不歡而散。
霍青桐要回回疆,依依不捨的向陳家洛辭行,還將珍藏的短劍贈與他,陳家洛以國難家仇當前,對霍青桐的情意感到躊躇。
陳家洛回老家祭母,遇到秘密來掃墓的乾隆,兩人都心知對方是自己兄弟,陳家洛一再脫口叫乾隆大哥,乾隆卻有所保留。二人一同在錢塘江觀潮,乾隆勸陳家洛當官,陳家洛勸乾隆反清復漢,均不得要領,最後二人立下互不傷害的約定,陳家洛不逼乾隆反清,但要他放了文泰來。
文泰來獲釋,極力要陳家洛反清,這時乾隆派張召重剿紅花會,只言明不傷害陳家洛,陳家洛與紅花會同進退,眾人利用地下火藥機關逃脫。
當初遊西湖時,乾隆對名妓玉如意印象深刻,紅花會藉「花艇點狀元」的機會,利用玉如意相誘終於擒住乾隆,將乾隆囚禁在六和塔之中。
紅花會軟硬兼施,終於和乾隆訂下反清復漢的密約。(上集到此結束)
與乾隆密約之後,陳家洛相信乾隆真會反清復漢,於是先前往回疆。這部分主要看點當然是赴新疆拍的外景。
陳家洛遇見回族少女喀絲麗,為其絕世美貌和天真個性所吸引,後來才知她就是霍青桐之妹香香公主。清廷派大將軍兆惠征討回部,陳家洛與趕來的紅花會群雄協助木卓倫抗敵。
在霍青桐忍辱負重的用兵之下,終於擊退清軍,戰勝之後,霍青桐帶病獨自出走,陳家洛和香香公主在大漠裡找到她,三人誤打誤撞找到傳說中的「迷城」。
從「迷城」脫身後,霍青桐決心讓愛,叮囑陳家洛善待香香公主。
因為新疆的戲份拖太長,接下來的劇情有點跳,鏡頭一轉香香公主已經被軟禁在皇宮裡了,原來後來回族再戰大敗,乾隆看中香香公主,但香香無論乾隆如何討好仍抵死不從,乾隆無意間看到香香手中有自己送給陳家洛的暖玉,知道香香的心上人原來是自己弟弟。
而陳家洛不疑乾隆的用心,一心等乾隆起義反清,乾隆以自己若沒有威信,便沒有能力起義,更以和回族化敵為友當藉口,要立香香為妃,還要陳家洛勸服香香。
香香和陳家洛重逢,陳家洛帶香香同遊長城,香香正以為陳家洛來救自己並履約同遊長城時,陳家洛開口求香香犧牲個人幸福成全大局,香香含淚答應。香香從琴聲感到乾隆的異心,之後便在清真寺中自盡。
改最大的部分來了,最終場景是乾隆在雪地的競技場上,用計將紅花會群雄全數誅殺,陳家洛未死,掙扎之下,只能說出:「殺了你,還有比你更壞的皇帝。」
前面提過這部《書劍恩仇錄》最「非一般」的地方,是結局處理的「反武俠」,我想這麼說:許鞍華有心用另一番視野去看一個武俠故事,但這樣的視野和角度,卻有可能令人無所適從。
陳家洛於國族大義和個人情理間的矛盾,幾乎是本片唯一的重點,說到陳家洛,本身已是金庸小說中比較被批評的一個男主角,幸好「書劍」算是群戲,紅花會眾位性格鮮明的當家稍可彌補這一點,但在電影裡礙於篇幅,對紅花會眾人的描寫不多,只集中在陳家洛身上,但片中的陳家洛又比書中更讓人看不過眼,石琪在其影評寫道:「片中的陳家洛一無是處,他不仁不義,寡情薄倖,只懂惺惺作態。他恍似尊重異族,但又代表著大漢族主義,他移情別戀,愛上香香,卻又捨不得青桐,更令人不敢恭維的是,他為了『民族大義』,竟然出賣了香香,勸她獻身給她最痛恨的仇人乾隆。」雖然這樣的批評是重了點,但仔細想想又不無道理,牽一髮會動全身,當片中讓陳家洛多了一點「不反清」的理由時,注定這個角色要自我矛盾,甚至是自我否定。而陳家洛對青桐、香香的感情態度,本來就是原著的陳家洛頗受批判的一點,而片中的陳家洛在這方面又處理的更糟一點,只能說金庸小說中有太多情理和人性部分,不是改編成短篇的電影能夠交代的。
紅花會作為一個反政府的義士組織,在小說或片中都完全是被當作鋤強扶弱的俠者在刻畫的,紅花會根本的目的是反清,陳家洛的立場絕不同於《鹿鼎記》的韋小寶。「武俠」中有個「俠」字,「俠」有道德上的意義,有人說:「武俠片是鋤奸的故事」,是俠者與惡人對抗的故事,鋤奸不成功而壯烈犧牲者當然是俠義故事,但最後俠者被反派鋤光,生存下來的主角卻無能為力,不再與之對抗,怎麼看都很難符合「俠」的精神。雖然片中不止一次提出「清朝讓百姓安居樂業」或「殺了你還有更壞的皇帝」的理由,但這並不是一個講究史實的歷史故事,這是一個虛構的武俠故事,電影卻把看史實的角度和看武俠故事的角度混為一談,書中或片中那位奸險深沈的乾隆,並不等於歷史上的乾隆,也許他不算壞到底,有其無奈之處,但以武俠片而言,他的作為仍是不折不扣的奸人,營造出無可奈何讓反派達成目的的結局,等於否定了大半部電影中俠者的存在意義。
總歸來說,許鞍華版的「書劍」是有心之作,雖然武打和敘事連貫度上不盡完美,但無論遠赴大陸拍攝的外景,演員的選角成功和演技,以及部分角色,尤其兩位女主角在有限的戲份裡,刻畫出頗為細膩動人的情感,在在都頗令人滿意,因此仍有不少人認為這是歷來最佳的影視改編作品。而電影傳達的訊息雖有些混亂或矛盾,但如果不把這部分當武俠片看的話,其中並非沒有值得玩味的地方。
啊终于看到写这两部电影的文章了!在高中的时候我在影院中看到此片,本来期待的是廉价武打片如少林寺之类,没想到更近似历史文艺片而不象武侠片,尤其是外景与摄影精美昂贵,非武打片能比,当时非常惊艳呢。
回覆刪除书剑恩仇录小说本来就非常模仿之前的小说,继承反清复明的大汉族主义立场,红花会诸英雄的描写也非常类似梁羽生的小说。但是金庸在后来的小说中民族主义立场颇有动摇,例如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故事线路,而到了鹿鼎记的时候已经忍不住要去颠覆这一传统立场,将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描写得相当无厘头,显然有self-referential的意思,呼应自己的早期作品。许鞍华的电影选择了面对金庸(以及现代社会)对于民族主义态度的变化而不是忠于过时的原著小说,拒绝讨好观众而提出矛盾,tough question---金庸自己尚且忍不住要拿插科打诨和娱乐情节冲淡对民族主义的反思---我觉得在华人影片里算是相当难得的了。
回覆刪除电影结尾令几乎每个读过小说的金迷都火冒三丈,说明许鞍华一早决意take risks,又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有自己的话要说。如此勇气在港片中不是常见的现象。不论成功与否,这份胆气就让我脱帽致敬。
Jun:
回覆刪除先謝謝你的留言,讓我覺得我看電影的角度太狹隘了^^"
的確,雖然我看許鞍華的訪談中,她不算滿意這部電影,但以她的見識,電影不至於語焉不詳,的確不該完全用「武俠片」的角度去理解,而她沒有劃地自限也是件好事...
另外,可惜這部電影的剪接不太好,我覺得一定程度上部分負評是這麼來的...
没有没有,我很同意你的看法,这是一部有意颠覆武侠小说而取其历史情节和讨论的影片,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完全成功,但是仍然值得尊敬。历史之现代解读本来也是金庸关注和爱好的话题,将自己的观点包装在娱乐奇情的武侠小说中附送读者。
回覆刪除七十年代以南少林反清复明故事为背景的邵氏武打片甚为流行(特别是张彻拍的那些),有点主流立场的意思,不知道是否也影响到许鞍华的创作意图。
突然想到..幾年前林保淳教授辦了一場武俠影展,還邀請到狄龍作開幕嘉賓,
回覆刪除其中就有放映這片..不過很可惜當時孤陋寡聞,只記得當時的簡介說到這片
是相當原著重現又細膩,但是當時對金庸小說就已經開始興趣不大,又是金庸
小說中我最不喜歡的書劍...
結果那次的印象只有"狄龍真的又高又帥!"XD
書劍真的是個相對悶的作品,而且小說還有幾個很樣板的英雄人物,至少有他
們登場就有武戲好看,這部這樣再改到以陳家洛這個無聊男為主,那更是不知
有啥好看了吧.
上次不知怎麼想到"百花錯拳"跟"獨孤九劍"的關連,雖說感覺有點像,但是在
意識上真的天差地遠.百花錯拳對完全不懂/不拘於套路的人是完全沒意義的,
但獨孤九劍卻不論有招無招都可以破給你看,這也算是金庸的進化囉.同時也
展現出陳家洛有多無聊多公式多討人厭XD
另外,我還是覺得武俠是"成人的童話".上次看了張徹的《殘缺》深覺這真是
成人童話的典型:什麼叫殘而不廢?眼瞎了練耳力,手斷了裝鐵手,我兒子廢了
就要天下人都不得安寧,你把我搞廢我就苦練武功來跟你報仇!超像童話故事的
發展對吧?金庸古龍還是梁羽生黃易溫瑞安等等名家亦然,只是表現手法的差異.
所以我很不能理解為什麼爾小寶這麼討厭武俠啊XD..
Jun:
回覆刪除不好意思,這麼晚回覆...(很不幸我得了流感Orz)
你的留言也讓我獲益良多,blog寫久了,慢慢會用習以為常的思考模式去寫和解讀電影,很需要像你的留言這樣不同角度而又清晰的觀點,真是很多謝^^ (我也沒想過許鞍華可能是對七十年代的武俠主流做反思的可能,謝謝提醒)
羽葉:
我跟你差不多,這部《書劍恩仇錄》是我五、六年前開始注意「香港新浪潮電影」時,才順便知道的XD,一開始也沒什麼興趣,畢竟金庸片看太多啦,後來知道它的背景以後才去找片,又找不到DVD(好像根本沒出過),拖著拖著大概今年初才入手VCD
「書劍」小說我也沒很喜歡,只看過一兩次,我印象很深的是當年超紅的單機電腦遊戲《金庸群俠傳》裡,陳家洛絕對是最被忽略的男主角~~根本沒出過場,可見真是很沒人氣XD
同意武俠和英雄片這些,真是成人的童話,裡面的執著是現實生活難得一見的...
希望您的流感痊愈无恙啦。:)
回覆刪除"裡面的執著是現實生活難得一見的..." >_< 是啊是啊,让我想起曾经读到评论,仿佛是舒国治写的,说金庸小说里有好多obsession,例如恋爱动不动就是为对方死,或者发誓为对方死。
Jun:
回覆刪除謝謝關心,已經完全好了(灑花~年底是重頭戲啊XD)
記得之前在香港買盜版的光碟只看過一次...VCD就不見了(可能借人了吧!)所以對劇情沒有很大的印象~
回覆刪除但忍不住留言一下(很愛講~)這結局不就跟周星馳的韋小寶所講的話一樣嗎...
要說這些俠有仁義之心...我到覺得道不如說她們沒有肩膀挑起天下大亂的責任吧!
就像羽葉說的 沒有那種 [要天下人都不得安寧]的執著這一刀還真的砍不下去耶
菜市場名:
回覆刪除沒錯沒錯,所以許鞍華能從書劍的故事去反思出另一個方向的思維,真不愧是香港最洞悉人情的導演之一,而且她真的很大氣...
雖然我沒辦法欣賞片中的陳家洛(書裡也差不多啦XD),但最後這一刀,是我也砍不下去的說(嘴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