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1982年
監製:黃百鳴
導演:梁普智
編劇:盧堅
演員:張艾嘉、艾迪、鄭則士、任達華、金燕玲、鄺美寶、曾志偉、古嘉露…
1982年是新藝城最風光的一年,《最佳拍檔》以破竹之勢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難兄難弟》和《小生怕怕》都有千萬票房,連演員陣容不算頂強,也沒有大場面的驚慄片《夜驚魂》(台灣片名:心跳一百)都有近千萬的票房。
新藝城能在短短兩三年間崛起,有兩大成功之道,其一是特別注重包裝和行銷,其二是集體創作和電影規格化,以《夜驚魂》為例,包裝、行銷不僅是宣傳層面,也包括電影內容,《夜驚魂》用了不少當時時興的元素(如DJ文化、PUNK裝扮),加上導演以廣告片式的拍攝手法,將電影拍的摩登時髦。
至於電影的創作部分,《夜驚魂》的導演是在英國成長和進修電影的梁普智,梁普智的第一部電影是1976年與蕭芳芳合導的《跳灰》(跳灰意即販毒),梁普智以純西方背景來拍港片,《跳灰》的特色正是「像西片」,或該說「用西方技法來拍香港本地事物」,這項特色正好與稍後的香港電影新浪潮相似,所以《跳灰》也被認為是新浪潮的先行者。《夜驚魂》屬西式摧花狂魔片,看似可讓喝洋墨水長大的梁普智大顯身手,但其實整部片裡,梁普智參與創作的成份非常有限,地位跟執行導演差不多。
這是因為新藝城採「中央集權」的方針,電影從籌備到拍攝,一路由位居核心的麥嘉、石天和黃百鳴等掌握,而新藝城的創作總部稱為「奮鬥房」(新藝城前身為奮鬥影業,為不忘本之意),大部分新藝城的電影內容都是由「奮鬥房」成員集體「度橋」創作出來的,導演少有實際上的創作自由,要按上頭的本子辦事。如《夜驚魂》原本的導演根本不是梁普智,但因原導演不按「奮鬥房」的劇本拍片而遭撤換,梁普智臨危受命趕拍,也沒時間去創作更動,所以《夜驚魂》的劇情和結構主要還是新藝城的風格,梁普智的風格只能發揮在影像部分。
後來新藝城再找梁普智開戲,一部是《陰陽錯》,但梁普智開始想享有創作自由而修改劇本,結果也遭到撤換,由林嶺東接替,成了林嶺東第一部導演作品;另一部則是《英倫琵琶》(台名:香蕉探長),這回梁普智依然擅改劇本,後來雖妥協乖乖拍完,但很顯然梁普智和新藝城不對盤,1984年德寶電影公司成立,網羅了梁普智,而後梁普智在德寶拍了口碑甚佳的《等待黎明》,讓周潤發拿到影帝,接下來又拍驚慄片《生死線》(台名:《跳動生死線》),儘管票房不亮眼,但可說是一部真正徹底的驚慄片,比《夜驚魂》要壓迫逼人的多。
說是驚慄片,其實《夜驚魂》算是一半驚慄一半笑鬧,新藝城拍慣喜劇,電影習慣誇張,《夜驚魂》也有不少誇張胡鬧之處,如果要用找Bug的認真態度來看《夜驚魂》或其他新藝城的驚慄片,其中不合理或誇大矯情的地方根本講不完,但當時對這類電影的劇情合理性要求沒這麼高,不要太天馬行空就得了,而本片在嬉鬧和驚慄兩者之間算是調和的不錯,是一部中規中矩的娛樂片。
說起來,《夜驚魂》可能是我人生中看的第一部殺人魔式的驚慄片,讓我知道一部電影沒有鬼也可以製造出恐怖緊張的效果,儘管多年後的現在來看,這部電影的驚悚成分已經變成小兒科,但片中某些不靠噴血來製造的緊張氣氛,至今還是令我印象深刻。
(以下內容提及劇情和兇手身份)
城中出現變態殺人魔,專殺穿著白色漁網絲襪的女性,龍sir(鄭則士 飾)和蛇仔(任達華 飾)負責辦案,但苦無頭緒。Cissy(張艾嘉 飾)是電台深夜節目「夜闌人靜CC三小時」的主持人,節目經常跟進案情,一死忠聽眾竟打電話到電台自稱兇手,Cissy只當開玩笑。Cissy和蛇仔是中學同學,龍sir則是「夜闌人靜CC三小時」的忠實聽眾,一直視主持人Cissy為夢中情人,後更藉機追求Cissy,鬧出不少笑話。
案情膠著,不斷出現犧牲者,原來作案者是精品店店員艾迪(片中沒提到名字的殺人魔,只好用演員名來代表),艾迪本是一位設計師,某日出門工作時間折返家中,發現來探望妻子的女性友人竟是男人假扮的,每每趁他出門時扮女裝、穿白色漁網襪來訪,和他老婆偷情,艾迪大受刺激,當場用美工刀和姦夫穿的白網襪殺死老婆和姦夫,自己也鋃鐺入獄,出獄後的艾迪心理不平衡,遂成為專殺穿白網襪女性的兇徒,而且每次都和姦夫一樣打扮成女裝作案。
艾迪潛入穿白網襪的客人(金燕玲 飾)家中將其殘殺,女子的友人(鄺美寶 飾)躲在浴簾後面逃過一劫,卻被扮女裝的艾迪誤導,作證兇手是女性。Cissy對案情甚有興趣,龍sir以討論案情為由約會Cissy,機靈的Cissy從照片中兇手站著小便的腳印,推敲出兇手是男扮女裝者,Cissy認為兇手曾受創導致行為異常,提議由她穿白網襪,公開以言語刺激兇手來引出兇手,果然當晚電台有自稱兇手者來電,龍sir率眾前往抓人,卻發現只是個想引起Cissy注意的狂熱聽眾,同一時間,艾迪已經潛入電台,企圖殺死Cissy…






↑曾志偉和古嘉露客串打扮誇張的Punk族,樓南光在片中還是個跑龍套的。







↑這一段是全片最精彩的橋段,從嘻鬧轉變成血案,調和的不錯,描寫扮女裝的艾迪潛入金燕玲家中要殺她,他的打扮正好和金燕玲好友鄺美寶相似,金燕玲和鄺美寶在屋裡互相捉弄嚇對方,待碰上真兇徒還對他嘻嘻哈哈。接下來金燕玲被殺,鄺美寶躲在浴簾後面,隨時都可能被發現,是全片營造緊張氣氛最成功的一段。





演員裡面,演兇手的艾迪應該是現在較不為人知的一位,艾迪在《夜驚魂》之前演了《邊緣人》(1981年),讓他在1982年拿到了金馬影帝,然而《邊緣人》在台灣比《夜驚魂》更晚上片,所以拍《夜驚魂》時的艾迪還不是影帝,這樣也好,因為《夜驚魂》中艾迪的表現並不算頂好,大概可以用「表情作足,略顯浮誇」八個字形容,如果頂著新科影帝頭銜更易招來批評。
同場加映:容易和《夜驚魂》聯想在一塊的電影們…
片名極易混淆的電影:心跳一百(台灣片名:鬼屋有寶)
年份:1987年
監製:黃百鳴
導演:盧堅、鄭則士
編劇:吳文輝、鄭忠泰、黃百鳴
演員:張曼玉、鄭浩南、羅明珠、呂方、王青、胡楓…
在台灣,這兩部片非常容易被混淆,因為兩者片名都叫《心跳一百》,只是一個是台灣片名,一個是香港片名,但偏偏現在是網路時代,香港片名的通用程度較高,於是經常混用,產生混淆,不妨作個簡表較清楚:
香港片名 台灣片名 女主角
夜驚魂 心跳一百 張艾嘉
心跳一百 鬼屋有寶 張曼玉
兩部電影不僅片名混淆,連劇情都同屬狂魔驚慄片,而且都是新藝城出品,監製都是黃百鳴在背後操刀,幕後班底也大量重疊,《夜驚魂》的編劇盧堅和男主角鄭則士都成了《心跳一百》的導演,和「鬼佬」梁普智帶點優雅的風格不同,這部《心跳一百》拍得比較陰沉和暴力,驚慄元素比重較重,另外就是新藝城時期被力捧的鄭浩南在片中很帥...(爆)
片名鬼打牆的電影:驚魂記
年份:1989年
監製:徐克
導演:鍾志文
編劇:呂花
演員:林青霞、王祖賢、王小鳳、李美鳳、李子雄…
其實兩片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夜驚魂》和《驚魂記》都是很芭樂的片名,所以偶爾會被混淆,和新藝城張揚的風格相比,這部《驚魂記》顯得冷調沉鬱多了,是一部著重氣氛的懸疑驚悚片。
這篇提到的電影裡,我最喜歡這部,尤其王小鳳的演出非常出色,有機會再慢慢寫。
老梗的重拍電影:狼吻夜驚魂(台灣片名:惡夜狼魔)
年份:1995年
監製:黃百鳴
導演:黃百鳴、章國明
編劇:黃百鳴
演員:彭丹、王敏德、倪淑君、蔣志光、金興賢、朱潔儀…
上面兩部電影都只是從片名聯想,實際上和《夜驚魂》並沒什麼關係,而這部《狼吻夜驚魂》則是《夜驚魂》在十三年後的炒冷飯改編重拍,此時新藝城早已解散,甚至黃百鳴的「東方」也已從強線轉弱,因此常拍低成本電影以小博大,本片就是其中之一。十幾年裡面電影生態變化很大,不變的是《夜驚魂》的導演梁普智沒有實權,而《狼吻夜驚魂》也找了一位新浪潮導演來當沒實權的執行導演——憑《邊緣人》奪金馬獎最佳導演的章國明。
雖是改編,但《狼吻夜驚魂》更著重輕鬆的愛情元素,原本是男主角的兇手角色幾乎被架空,而且很遺憾的,這部電影漏洞比《夜驚魂》更大,人物也更腦殘,比較有趣的是新增了倪淑君飾演的粗魯女警角色,頗有向《夜驚魂》的女主角,憑《最佳拍檔》中的「差婆」奠定地位的張艾嘉「致敬」的意味,她也發揮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