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1976年
監製:鄒文懷
導演:許冠文
編劇:許冠文
演員:許冠文、許冠傑、許冠英、趙雅芝、吳耀漢、石堅、盧慧芝…
許冠傑〈半斤八兩〉@《半斤八兩》
曲、詞:許冠傑
【劇情簡介】
黃若思(許冠文 飾)是「萬能私家偵探社」的社長,員工只有雞泡(許冠英 飾)和積琪(趙雅芝 飾)兩人,這家偵探社規模小又不賺錢,而老闆黃若思更是個自以為是又小氣刻薄的人。
李國傑(許冠傑 飾)是一位汽水廠的生產線作業員,不過剛剛被開除,他雖有一身好功夫好本領,還是窮光蛋一個,偶然在報紙上看到廣告,來到「萬能私家偵探社」應徵,從此過著被老闆壓榨的生活。
除了大案子,「萬能私家偵探社」什麼雞毛蒜皮的Case都接,又由於黃、李二人的性格關係,鬧出不少笑話。某日一間大戲院遭到炸彈勒索,前來請黃若思調查,炸彈客出現同時,匪徒九叔(石堅 飾)率眾洗劫戲院,展開自助式打劫,黃若思因沒交出錢包被槍傷,而李國傑憑著機智和身手,先擺平了炸彈客,又用計將洗劫完畢的匪徒們載到警察局,被沙展(吳耀漢 飾)表揚。
黃若思受傷住院,只有積琪不離不棄照顧他,他亦開始反省自己的為人,出院後,黃若思發現李國傑和雞泡在「萬能私家偵探社」隔壁開了新的偵探社...




許冠文:「我從小看著爸爸被老闆壓榨,長大後我打工也被壓榨,所以後來就開了《半斤八兩》,把香港打工仔的辛酸喊出來。」
許氏兄弟的父親許世昌是從廣東移居香港的中樂師,「文武英傑」四兄弟都在香港出生,少時居住在廉租公屋蘇屋邨,許冠文和許冠傑更都憑著自己的努力,分別考進中文大學社會系和香港大學心理系,可說是年輕人白手起家靠著奮鬥成功的典範。
許冠文這一輩,在香港出生,土生土長,經歷過「六七暴動」,令英國政府正視香港的主體性,宣揚家在香港的生根思想。七十年代,香港青壯人口多數是在本地出生成長,已不再是過客或難民的身份,而要尋找一種本土身份認同。七十年代也是香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都市化的腳步不斷加快,「錢」對於小老百姓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然而工作難找,勞工權益尚未上軌道,錢少事多沒假期沒福利的苦哈哈打工仔也比比皆是。
這些都是許冠文喜劇的崛起的背景,許冠文自編自導的電影,和他演出李翰祥的電影不同,故事背景都是發生在香港,以廣東話唸對白,配合口語化的粵語流行曲,都和日漸穩固的本土意識不謀而合。而他所創作的人物性格,貼近小市民小人物的人生百態,首部電影《鬼馬雙星》以賭博題材反應人性的急功近利和好賭投機,接下來的《天才與白痴》以瘋人院比喻社會的荒謬,而第三部電影《半斤八兩》則將勞資對抗、打工仔受到的壓榨逼迫以嬉笑怒罵的誇張手法呈現,令普羅市民一方面能苦中作樂,一方面能發洩心中不滿,而大感共鳴。
《半斤八兩》是第二部打破香港影史票房紀錄的許氏喜劇,而且維持票房紀錄達四年之久(七十到八十年代是個票價漲很快,而且強片屢出的年代),也是第一齣在日本上映的許氏喜劇,在日本同樣掀起熱潮,許冠文在日本被稱為「Mr. Boo」,就是《半斤八兩》在日本的片名。其實《半斤八兩》在籌備時就有放眼國際的打算,為了進軍國際市場,除了許氏喜劇一直以來備受稱道的精妙對白,《半斤八兩》中出現更多動作、處境和肢體語言的笑料,而這些喜劇情境在香港同樣大受歡迎。
【經典場面和對白】
喜劇要的是觀眾直接的反應,《半斤八兩》會獲得空前成功,除了因為它貼近港人生活面貌、引人共鳴甚至省思外,最重要的還是它是一齣好看好笑的喜劇,否則不會在香港以外的地方都有這麼好的成績。許冠文可說首開香港喜劇計算笑料密度的風氣,他特別重視觀眾反應,會在電影上映後到戲院作普查,計算觀眾發出笑聲的起伏弧度,作為日後拍片的笑料增減方向。




廚房大戰:《半斤八兩》比許氏前兩部喜劇更重視動作處境的笑料,這段描述許冠文以為自己被扒了錢包,追著疑犯進廚房,兩人在廚房裡利用食物大打出手,還可以一物剋一物,是經典的戲謔場面,紅香腸的雙截棍免不了要模仿李小龍,拿鯊魚牙時則出現《大白鯊》的配樂。


高空特技:動作笑料方面,不可不提許冠文自《半斤八兩》起的高空特技,大多是掛在大廈外牆半空中,利用危險又滑稽的處境製造緊張又好笑的情緒,這招也被日後新藝城,尤其是《最佳拍檔》系列大加援引。
無論「廚房大戰」或「高空特技」都屬於放諸四海皆準、適合國際市場的動作笑料,這部分動作指導也有功勞,《半斤八兩》的動作指導是當時名氣還不算響的洪金寶,許氏第一部片《鬼馬雙星》也是他當動作指導,那時還用藝名「朱元龍」。



煮雞錯摸:另一經典喜劇情境,老許起床後看到美食節目教人煮牛奶雞,興致勃勃的跟著煮,老許待在廚房聽得到看不到電視節目,兩名員工起床後轉台看健身操節目,懵然不覺的老許就跟著早操動作的示範配音,替雞作早操。

順便加映:這是片中老許給兩名員工的員工宿舍。



自助打劫:人性尊嚴是《半斤八兩》所觸及的主題之一,許氏很多電影都談人性尊嚴,包括失去尊嚴和重拾尊嚴,當然也作關於尊嚴的嘲諷,《半斤八兩》結尾的「自助餐式打劫」就是,偌大的戲院被幾名匪徒挾持,網袋到了面前時就要將財物乖乖放進去,還得配合匪徒上台抽查或鼓掌什麼的,這也是從片初以來一直趾高氣昂的許冠文個人尊嚴遭到挑戰的一刻,在台上和石堅的搏鬥,是捍衛尊嚴的一種象徵。

歪理對白:許冠文在電影裡總扮演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自作聰明角色,常常出現一些邏輯謬誤式的笑話,即將歪理放大、強詞奪理的笑話效果,在對白上,許冠文頗得西方「Punchline」的精髓,笑話的最後一句是最有力度的點睛之筆,如這一段描述許冠文在廚房打個灰頭土臉還是拿不回錢包,反而許冠傑兩三下就拿到,於是許冠文決定聘用許冠傑,但待遇十分刻薄,每頓飯不超過兩塊錢,許冠傑抱怨連吃白飯都不夠,許冠文是這麼應對的:
「這是為你好,飯吃多了會生痔瘡的,你知不知道?」
「你有沒有講錯啊?」
「哪個生痔瘡的人不吃飯呀?」

又如許冠英想請假去看醫生,說是患了感冒,許冠文不給去,因為感冒不會死人,許冠英反駁說如果是美國的豬形感冒就死定了,於是許冠文就分析給他聽:「去看醫生只有兩個可能性,如果你不是豬形感冒,那就浪費錢囉,但如果你真是患了豬形感冒,那就是死定了,不又是浪費錢。」

除了幽默搞笑的對白,許氏喜劇一向有著高自覺性,電影中也常有一些發人深省的勸喻,如許冠傑說自己受了二十幾年罪:「我總覺得這個世界好像欠了我很多似的」,許冠文答:「你出世那時連尿布都沒帶一條來,這個世界欠你什麼?」

說到許氏喜劇的自覺性,可以從其笑話類型的選擇看出,許氏喜劇愛用道地俚俗的語言,但從不使用粗口髒話,也不玩排泄物,雖嘲諷人性但極少傷害性的笑話。另一方面,幾乎沒有黃色笑話,更從沒有露骨的色情笑料噱頭,頂多就是老許看到美女兩眼發直或是私家偵探抓姦偷拍偷情男女的劇情鋪排,頂多就是把男女關係比喻成打麻將,或是許冠傑最後受到褒獎,頒發獎狀的是之前被他偷拍過的富豪妻子,當時他被發現後佯稱自己是修水管的,如今對方說他好面熟,他就揶揄著說我以前是修水管的嘛——總之就是點到為止而不露骨的。








其他笑料就不一一列舉了,特別介紹一下這位,長得有點像許冠文和許冠英的綜合體的老兄,就是許家二哥許冠武,客串賓館裡介紹房間的迎賓。
【人物性格】

許氏喜劇最成功的地方,莫過於所塑造的典型小人物性格和人際關係。
說起來真多虧了許氏兄弟的父母,真是會生,許冠文、許冠英和許冠傑雖然是三兄弟,但外型氣質都不一樣,簡直就是天生要來扮演這幾種角色的。
長相老成的許冠文,總是演老闆或扮老大的角色,《半斤八兩》的偵探社老闆或每一次演老闆都一樣,無非是自作聰明、洋洋得意又自我陶醉的模樣,而且一定會弄巧成拙的成為笑話,愛計較又精於計算,但怎麼算都老是吃虧,《半斤八兩》裡他算到計算機爆炸,除了是喜劇效果,也代表他怎麼算都注定要賠。自私刻薄的同時,也能看到一點悲涼,他的小氣不僅是對旁人,自己也是節儉刻苦的,皮鞋開口笑又沒了底還是照穿,牙膏要用到在地上踩才擠得出來。
有老闆就有被剝削的員工,許冠傑和許冠英就是兩種不同面貌的員工,許冠傑是打工仔的理想形象,總是身手好或比較聰明,會在關鍵時刻建功、揚眉吐氣。而衰面許冠英就沒這麼好運了,一路走來總是被當成跟班的倒楣鬼,不過偶爾也有「扮豬吃老虎」的情況。



《半斤八兩》的勞資關係裡,顯然是兩個員工同病相憐的對抗刻薄的老闆,最後兩人還一起自立門戶,不過《半斤八兩》或其他許氏喜劇裡,儘管一再出現剝削的關係,卻和一般所見的「階級剝削」不太一樣,許氏喜劇裡的剝削行為主要來自人物性格和人性弱點,以及誇張的喜劇效果,並沒有明顯的階級觀念。
許氏喜劇永遠有一種知識份子的淑世理想,早期許氏喜劇不留情的嘲諷人性,但最後仍不脫希望社會變得更好的期許,《半斤八兩》的結局不像前面無論如何都要搞笑,反而有點沈重,老闆最後受傷住院,開始靜下來檢討自己,他問不離不棄的女秘書自己是不是個刻薄的人,還問什麼時候加過她薪水,女秘書回答好像沒加過,這時他已經知道答案了。老闆最後受到懲罰,打工仔把他的本領全都學會,開的偵探社似乎混得比他那家好,老闆說大家談談條件一起合作,打工仔卻說我何必跟你合作,你會的我都會,我會的你卻不一定會,什麼都沒有,只剩下一點尊嚴的老闆掉頭走,兩個打工仔四目相對後叫住他,提出五五分賬的合作邀請。兩個打工仔沒有變成好像當初的老闆般小心眼的人,老闆也對自己的作風也有所體悟,這是許氏喜劇對未來的期許。
【電影歌曲】

許冠傑〈浪子心聲〉@《半斤八兩》
曲:許冠傑 詞:許冠傑、黎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