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寫「港星 v.s. 台語歌」之後,我曾想試著整理唱過粵語歌的台灣歌手,但隨後因人數太多,自覺會遺漏不少而作罷,後來經香港網友tombus20002000提議,才又想起之前放棄的這個主題,有點自不量力的想嘗試寫寫看,非常歡迎補充或指教,我知道一定有遺漏,請手下留情鞭小力一點(抖)。
要說明一下,這一系列會以不諳粵語的台灣歌手為主,如王傑或周華健這種「半台半港」的不會列入,星馬歌手(即使主力在台灣發展)當然也不計入,而台灣歌手在演唱會上所演唱的,如周杰倫唱〈講不出聲〉,或者F4四子在演唱會上各自演唱的粵語歌等等,這邊暫時都不涉及。
齊秦
齊秦於1987年憑一首〈大約在冬季〉在香港聲名大噪,隔年接拍了他的第一部港片,由林德祿執導的《應召女郎》,和張曼玉大演對手戲,同時也主唱了電影主題曲,包括這首粵語歌插曲〈感覺〉,是齊秦唯一的粵語歌曲。
我查不到這首歌是否有收錄在他的唱片裡,自然也拿不出完整版,只能提供電影擷取的版本,會有片中的對話等雜音(汗)。
齊秦〈感覺〉電影擷取版@《應召女郎1988》
羅大佑
1988年,羅大佑在香港成立「音樂工廠」,1991年,「音樂工廠」推出第一張專輯《皇后大道東》,以羅大佑、花比傲和林夕為主要創作班底,演唱部分找來黃霑、梅艷芳、葉德嫻、夏韶聲、蔣志光和袁鳳瑛等,而羅大佑自己只唱了半首粵語歌——和蔣志光合唱的〈皇后大道東〉。
「音樂工廠」的唱片,往往以羅大佑為主腦,並找來許多歌手助陣,如同年的台語專輯《原鄉》以及1992年的《首都》,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唱片裡有不少「一雞兩味」的情況,根據羅大佑的想法,是一種「音樂可能性開發的嘗試」和「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各自扣合當地特有的文化與時代內涵,唱出在地人的心聲」(來源),而非單純為了省事或出於保守的市場策略,情況有點像陳奕迅胎死腹中的「Two Sided」(概念為從不同的角度角色看事物,原本《What's Going On...?》大碟的概念)。
《首都》裡面羅大佑唱了更多的粵語歌,其中有台語歌〈火車〉的粵語版〈飛車〉,兩首歌都可以很清楚看到「當地特有的文化」。
羅大佑〈飛車〉@《首都》
曲:羅大佑 詞:林夕 編:花比傲
豹小子
1991年出道的雙人男子團體,由李東元(Tony)和吳仕龍(Four)組成,1992年進軍香港樂壇,推出《Love Me Now》粵語專輯,除了同名主打歌〈Love Me Now〉外,還和許秋怡合唱一首〈Hey Paula〉。
黃安
1993年華視連續劇《包青天》紅遍台港大陸,黃安一首片尾曲〈新鴛鴦蝴蝶夢〉也唱到街知巷聞,順便紅到香港,於是出現了粵語版〈愛於錯誤年代〉,黃安絕對符合「不諳粵語」這項特點,應該是硬記發音演唱,沒有國語原版那麼流暢動聽,但多了份娛樂效果。
〈愛於錯誤年代〉@《戲劇經典三:大太監與小木匠》(1993年)
曲:黃安 詞:韋然
特別附上歌詞:
謠言煙花似戲夢 天意將一生作弄
相識相聚太匆匆
舊愛新歡兩抱憾 給困擾的心太亂
青天可會問誰在怨
是與非怎去判斷 痴醉中不懂決絕
編一些故事做遮掩
沒去瀟灑去吻別 戀愛鴛鴦彩蝶
青天可會問誰在變
不想理對與不對 愛於錯誤年代
徘徊夢裡的街角可笑苦惱事太多
是愛的罪做出傷害 這夜再度沉默
愛極也沒結果 問誰又可明白我
林志穎
在九十年代港星大舉進入台灣樂壇的同時,一些台灣的青春偶像也「反攻」香港樂壇,1992年暑假,台灣的「小旋風」林志穎襲港,迅速竄紅,鋒頭可能不下多年後的F4,1993年,年僅十八歲的他已在紅館開個唱,是紅館「最年輕開唱」的紀錄保持人,當時他連粵語歌都不必唱。
1994年至1996年期間,林志穎入伍服役,退伍之後人氣已不復當年,1997年一張《男人是很好騙的》企圖洗去小男生形象,更唱了一首粵語歌,可惜為時已晚。近年的林志穎,可能花在賽車的時間還比演藝事業更多。
〈我仍然是我〉@《男人是很好騙的》
曲:黃國倫 詞:張美賢 編:鍾興民
金城武
台日混血兒,在台灣出道,是當年台灣的「四小天王」之中,混得最好的一位,從台灣到香港再到日本,一直有好的演出機會,現在已是國際巨星。
1993年,金城武先是進軍香港影壇,後來更獲得王家衛的重用,1994年出版過一張粵語專輯《失約》,迴響不如他在影圈的那麼大,之後在港以電影演出為主。
金城武〈失約〉@《失約》(MV有采妮喔:P)
曲:金城武 詞:潘偉源
吳奇隆
「四小天王」之中,最深耕香港樂壇者,1993年先以《一天一天等下去 新曲+精選》國語舊歌帶粵語新曲的模式試探市場,〈一天一天等下去〉可說是吳奇隆粵語歌曲代表作。後來吳奇隆曾出過三張粵語專輯《愛出個未來》(1994年)、《My Summer Dream》(1994年)和《找我》(1996年)。
吳奇隆在出粵語專輯的台灣歌手中,也許唱功不特別出色,但是頗得人好感的一位,除了他的粵語發音持續有進步,給人很認真的感覺,也有賴於曾有不少出色音樂人助陣,例如前商業電台DJ郭靜(和台灣女歌手郭靜非同一人),她曾製作多首歌曲的「劇場版」,九十年代中期電台播放「劇場版」歌曲的熱潮可說是她帶起的,而吳奇隆的歌曲,正是郭靜有名的「劇場版」創作,從〈煙火〉、〈一天一天等下去〉(這兩首是同曲的國粵語版,劇場版則是同一故事的上下集)和〈愛出個未來〉均有劇場版。
吳奇隆〈暴走〉@《找我》
曲:鄧建明、Davy 詞:華 編:鄧建明、Davy
吳奇隆最後的全新粵語專輯《找我》,是迴響較少的一張,可能銳意在歌路上求變,卻不是那麼適合他,不過看看當時的部分創作班底,雷有暉、鄧建明、Davy Chan和黃偉文...等等,這張不是《H3M》喔:P
蘇有朋
到此「四小天王」到齊,1994年,蘇有朋循吳奇隆的模式,在香港發行粵語新歌加國語精選《這般發生》,兩首新歌一慢一快,當然看乖乖虎邊唱邊跳林振強填詞的〈君子要動手〉,比較有娛樂性。同年蘇有朋還被選中在陳百強逝世一週年的翻唱紀念專輯《紫色的回憶》中,翻唱〈眼淚為你流〉(同碟吳奇隆唱〈一生不可自決〉)。
1995年,蘇有朋推出了唯一的粵語專輯《愛上你的一切事情》,可能當時他沒有香港影視作品幫忙宣傳,成績並不顯眼,蘇有朋也有一段時間和香港樂壇絕緣,直到1998年至1999年間《還珠格格》系列在香港大為風行,身為男主角的蘇有朋順勢走紅,後來2001年蘇有朋的國語專輯《不只深情》裡,也收錄了兩首粵語歌曲,包括現在在港炙手可熱的張敬軒作曲的〈深情〉:
蘇有朋〈深情〉@《不只深情》
曲:張敬軒 詞:林敏驄
張信哲
又是一位出過多張粵語專輯的台灣歌手,總共出過四張粵語大碟(不計精選),最早一張是1996年的《深情》,最近期的則是2007年的《雪國八月》,橫跨11年,是本篇的出碟冠軍。
我對張信哲實在不熟,前兩張粵語專輯《深情》和《思念》都完全無概念,只知道《深情》裡面收錄了幾首是翻唱他的國語歌曲,包括頗受歡迎的〈過火〉粵語版。
1998年《到處留情》專輯的同名主打歌,是第一首我有印象的張信哲粵語歌曲,和他一貫的情歌悲歌不同,歌曲是輕輕鬆鬆如懶洋洋的夏天午後,更精彩的是黃偉文的詞作,寫失戀之後旅行治療情傷,〈到處留情〉指得是將舊情留在所到之處不帶走,Wyman將大量地點名勝入詞,又能配合情境,不愧是詞壇鬼才。
張信哲〈到處留情〉@《到處留情》
曲:陳輝陽 詞:黃偉文 編:陳輝陽
2007年,張信哲在英皇旗下推出的《雪國八月》,同時進攻Hi-Fi發燒碟的市場,但收錄的全是新歌,據說張信哲本身早就想跳脫慘歌情歌的形象,《雪國八月》以輕快為主的曲風正是由他自己主導。
張信哲〈寧靜雪〉@《雪國八月》
曲:藝琛 詞:林若寧 編:藝琛
趙傳
《俠義見青天》在香港播映時,主題曲是台灣主題曲〈問一問青天〉的粵語版〈何處見青天〉,同樣由趙傳演唱。
張宇
頭一點都不大的張宇有不少國語歌曲曾被其他歌手改編成粵語版本,香港樂迷對他應不會太陌生,他自己的粵語歌就不多,只有兩首,一首是和巫啟賢合唱的〈我欠你甚麼〉,收錄在巫啟賢1996年的粵語專輯《風中有你》,另一首則是〈雨一直下〉的粵語版,是港劇《醫神華陀》的主題曲。
巫啟賢、張宇〈我欠你甚麼〉@《風中的你》(1996年)
曲:Jascha Richter 詞:林夕
熊天平
可能因為1997年許美靜的佳績,上華唱片似乎對旗下歌手進軍香港市場很積極,1998年,熊天平以粵語EP《不再想太多》叩關,EP的定價僅13元港幣,企圖以低價策略打開話題,1999年再推出《傻哥歌》大碟,部分歌曲與EP重疊。
熊天平在台灣以唱情歌為主,聲音高亢,和張信哲類型相近,在香港他改走較質樸可親的傻小子路線,但成績未有突出。
熊天平〈傻哥歌〉@《傻哥歌》
曲:林潤明 詞:拓哉 編:林潤明
王力宏
王力宏第一首粵語單曲是2000年《永遠的第一天》香港版中收錄的〈愛我的歌〉(多謝Riverfish指正),同年王力宏獲邀至香港拍其第一部港片《雷霆戰警》,更傳出與郭富城爭唱主題曲的小花邊,最後構思讓王力宏和藤原紀香合唱的國際版主題曲未能落實,但王力宏同年仍在港推出一張僅兩首歌的EP《每天愛你廿四小時》,收錄同名粵語單曲。
2001年,《唯一》專輯香港版中,收錄〈愛的就是你〉的粵語版〈比你更好〉。
王力宏〈每天愛你廿四小時〉@《每天愛你廿四小時》
曲:王力宏 詞:林夕 編:劉志遠
羅百吉
有點像「來亂的」,羅百吉可謂台灣電音舞曲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鄭伊健鄭秀文陳慧琳黎明等人的香港電音在台客界流行的同時,本地的電音代表羅百吉也炮製了多首「台客廣High」作品,這類作品並不外銷香港,歌詞唱什麼沒那麼重要,羅百吉也不去強記粵語發音,唱得非常「隨興」——沒歌詞絕對聽不懂他在唱什麼,看了歌詞還是很難把這當廣東話。
羅百吉〈愛超速〉@《愛超速》(2002年)
潘瑋柏
原來唱過兩首粵語歌(多謝Charmaine告知),2004年這首〈我不識廣東話〉只有幾句粵語詞,但唱得二二六六,2008年的慢歌〈轉機〉,可能因應歌的性質,聽得出比較認真的記發音。
潘瑋柏〈我不識廣東話〉@《WuHa》
曲:Skot Suyama 詞:崔惟偕 編:小安
柯有綸
曾在2005年的首張個人同名專輯中,收錄主打歌〈零〉的粵語版〈替身〉。(多謝tombus20002000補充)
任賢齊
任賢齊在香港發展多年,拍過不少電影,也有一些走紅的國語歌曲,在今年四月推出《齊待》專輯中,他首次灌錄了兩首粵語歌〈朋友,你變了沒有〉和〈別戀我〉。
任賢齊〈朋友,你變了沒有〉@《齊待》
曲、詞:林一峰 編:林一峰、何秉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