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2009特] 港星潮30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09特] 港星潮30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30曲之30] 黃霑〈滄海一聲笑〉



演唱:黃霑、徐克、羅大佑
歌曲:滄海一聲笑
專輯:笑傲江湖 百無禁忌黃霑作品集
年份:1990年


黃霑,本名黃湛森,生於1941年的廣州,在2004年逝世,有關他的生平大概出上中下三本書都寫不完,因為他是一位奇人,也是一位奇才。

黃霑怎麼個奇才法?他是一位音樂人,參與超過兩千首歌曲的創作,詞曲兼修,偶爾客串演唱,還參與過近五十部電影配樂;他是一位電影人,當過導演、演員,還曾是電影公司老闆;他是電視主持人,主持過清談節目、也主持過金馬獎等大型晚會;他是一位作家,寫散文、寫小說,寫過不同文體的作品,其中一本《不文集》印了六十幾版,是香港暢銷書的紀錄;他是一位成功商人,曾和(當時的)女友林燕妮創辦「黃與林廣告公司」,後來被世界最大的廣告公司盛世集團收購,並請他出任香港區副主席;他是一位學者,以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取得博士學位。



黃霑與台灣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除了在香港寫過無數名作,黃霑作詞的〈我要你忘了我〉、〈愛你三百六十年〉和〈愛你變成害你〉等國語時代曲,都在台灣很流行,除此之外,黃霑首部執導的電影《天堂》曾被台北影評人協會選為年度十大佳作。

八十年代,粵語歌曲因為港劇的關係而在台灣流行,而說到港劇主題曲,黃霑和顧嘉煇這對拍檔,相信是最經典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非正式統計,在《楚留香》風靡的年代裡,主題曲的錄音帶賣了上百萬捲,其中除了鄭少秋唱的粵語原版賣得最好,還有王強等人唱的國語版,總共有超過三十間公司出版,不過裡面沒有一個真正擁有原版授權的,換句話說,作詞的黃霑、鄧偉雄,或是作曲的顧嘉煇、主唱的鄭少秋,通通收不到任何版稅。

儘管黃霑所寫作的國語歌曲和粵語歌曲,在台灣廣為流行,但他在台灣的知名度卻不算高,而且大半來自電影,直到1990年5月,喜歡體驗新事物的黃霑,以將近五十歲的年紀,來台發片當起了歌手。

黃霑來台發片的淵源,是他為那年的賀歲檔武俠片《笑傲江湖》配樂和譜寫主題曲〈滄海一聲笑〉,據黃霑訪談中口述,當時《笑傲江湖》在台灣上映時,主題曲〈滄海一聲笑〉出現了五次,到了片尾,觀眾都會跟著大合唱了,〈滄海一聲笑〉的粵語版由男主角許冠傑主唱、寶麗金唱片發行,而台灣用的國語版則只在電影裡出現,電影一紅馬上有幾家唱片公司接洽黃霑談版權,甚至寶麗金打算由張學友來演唱國語版,而黃霑在台灣認識的朋友不多,於是找上熟人羅大佑商量,當時羅大佑正和滾石合資自己的品牌「音樂工廠」,就建議不如他們自己來出版,催生出這張黃霑演繹自己作品的《笑傲江湖 百無禁忌黃霑作品集》。

結果《笑傲江湖 百無禁忌黃霑作品集》創下三十多萬的銷量,這一年裡,黃霑可能是除了劉德華、郭富城和草蜢外,在台灣最暢銷的港星,主要原因固然是那些電影歌曲實在太紅,除此之外,要歸功於黃霑的個人魅力,有別於港星來自包裝、外型或勁歌熱舞的魅力,他表現出的是令人嚮往的遊戲人間老頑童作風,加上風趣的言談,可說是大小通吃,買他唱片的年齡層分佈廣泛,從青少年到成熟樂迷都有。



這張創作作品集裡,大概可以分成兩類歌曲,一類是黃霑演唱他所寫的電影歌曲,一類則是黃霑重唱由他改國語詞的兒歌,主打的還是電影歌曲,其中包括《倩女幽魂》的插曲〈道〉,黃霑自己就是原唱,歌曲非常有黃霑的特色,只有他唱得來:

黃霑〈道〉@《笑傲江湖 百無禁忌黃霑作品集》
曲、詞:黃霑 編曲:戴樂民



而焦點所在的〈滄海一聲笑〉,延續電影裡大合唱的氣氛,羅大佑是理所當然的合唱者,除此之外,黃霑還把《笑傲江湖》的導演徐克拖下水,成了極其罕見的徐老怪歌唱作品:

黃霑、徐克、羅大佑〈滄海一聲笑〉@《笑傲江湖 百無禁忌黃霑作品集》
曲、詞:黃霑 編曲:顧嘉煇



黃霑:滄海笑 滔滔兩岸潮 浮沉隨浪記今朝
徐克:蒼天笑 紛紛世上潮 誰負誰勝出天知曉
羅大佑:江山笑 煙雨遙 濤浪掏盡紅塵俗世知多少
合:清風笑 竟惹寂寥 豪情還剩 一襟晚照
(間奏)合:蒼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 痴痴笑笑
(間奏)啦啦……………


黃霑多次替徐克電影配樂和寫歌,後期很多代表作都和徐克電影有關,但他直言和徐克合作非常痛苦,兩人時常僵持不下,吵個面紅耳赤,但出來的效果就是很好。當時黃霑很苦惱這首在原著裡地位很重要,兩大高手加上令狐沖彈奏的歌,該是一首最難還是最容易的歌?後來他翻書找靈感,找到黃友棣教授的《中國音樂思想批判》一書,裡面提到古書上有一句「大樂必易」,令他茅塞頓開,於是用中樂最簡單的五個音階寫成這首〈滄海一聲笑〉。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30曲之29] 黃秋生〈將進酒〉



歌手:黃秋生
歌曲:將進酒
專輯:Bad taste...but I smell good
年份:2002年


如果要我選「港星潮」的最佳專輯標題和最佳唱片包裝,我一定毫不考慮投票給黃秋生這張《Bad taste...but I smell good》。




又到年底,這張唱片的封面和封底,特別應景。

2002年年初的《Bad taste...but I smell good》,是黃秋生在台灣發行的第一張唱片,也是他個人第三張專輯。

說到黃秋生怎麼會跑去唱歌,其實和大多數跨行歌手一樣,「從小喜歡唱歌」也是原因之一,但向來特立獨行、桀驁不馴的黃秋生,當然不是趁時機好撈過界玩票一下,他自己寫歌製作,是一位獨立音樂歌手。

黃秋生的老朋友邱禮濤導演從中學時就曾組Band,在演藝圈裡認識一些音樂人,1993年兩人合作電影《夢差人》時,邱導找來獨立樂隊亞龍大(Anodise)唱作主題曲,黃秋生也因此和Anodise熟絡,後來更在Anodise的演唱會上擔任嘉賓,Anodise更臨時寫了首叫做〈人肉叉燒包〉的歌曲給黃秋生在台上獻唱。

1994年,黃秋生籌拍自己執導的第一部電影《新房客》(台名:怪房客)時,因為預算吃緊,索性自己上陣寫了一首情歌〈藍色的詩〉當主題曲,由黃秋生本人和女主角陳海恆合唱,後來收錄在電影原聲帶中,是黃秋生第一首公開發行的歌曲。

可能黃秋生對音樂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也可能因為香港面臨回歸的政經局勢,讓他想藉音樂抒發一些東西,1995年,黃秋生和香港獨立音樂品牌「獨立時代」合作,推出首張個人創作專輯《支離疏》,走「草根爛佬搖滾」的路線,「支離疏」三個字出自《莊子》,講天生殘疾受人排斥,卻怡然自得活得有尊嚴的一個人,為黃秋生引用來比喻窮苦市井小民自得其樂的生活哲學,延伸出一份對抗由上流社會制訂的建制之含意。

靠著黃秋生的知名度,《支離疏》比一般獨立音樂作品更受矚目,1996年「獨立時代」為滾石唱片收購,黃秋生繼續用「獨立時代」的班底,更齊集更多獨立音樂人,如Anodise、Black Box、....Huh!?和劉以達等,炮製一張火力更強的新專輯《地踎搖滾》。

小人物心聲、批判和反建制依然是《地踎搖滾》的主要題材,但《地踎搖滾》比前作《支離疏》更有火氣、風格更強烈,題材不僅講自身,更包括聲援民運、反共意識,加上班底強大,音樂的元素也更豐富。

黃秋生〈地踎搖滾〉@《地踎搖滾》
曲:康仔 詞:黃秋生 MV導演:邱禮濤



除了出個人唱片,1996年這一年裡,黃秋生多次參與非主流音樂人的作品,包括在台灣魔岩唱片的《魔岩十大魔王之群魔亂舞》中主唱一首〈天行健〉,同年在劉以達的創作大碟《麻木》中唱了首〈變身〉,以及群星翻唱達明一派歌曲的《天花亂墜 我們都唱達明一派》裡,翻唱〈今天應該很高興〉。

連出兩張口碑不錯的獨立音樂作品之後,黃秋生卻在1997年患甲狀腺症,音樂事業暫時休止,直到2000年,他在LMF的演唱會上唱新歌〈男人40無得撈〉,正式「復出」樂壇。2002年,新專輯《Bad taste...but I smell good》問世,和前兩張唱片不同,這張《Bad taste...but I smell good》只有兩首黃秋生的原創歌曲,其他十首歌曲都是翻唱,這些翻唱曲目則由各界音樂人替黃秋生挑選。由於歌曲題材不像前兩張唱片那麼偏鋒和道地,加上翻唱的歌曲有一些是台灣歌迷耳熟能詳的,《Bad taste...but I smell good》成了黃秋生第一張在台灣發行的唱片,還取了個台灣專屬副標題「呷好道相報」。



除了封面、封底分別把獎座擺進垃圾桶和用三炷香祭拜,《Bad taste...but I smell good》的內頁大肆惡搞了香港當紅歌手的唱片封面,大大幽了過於重視包裝和虛名的香港樂壇文化一默(請自行對號入座:P)。

以前寫「驚嗓」時曾經提過,黃秋生的嗓音屬「破鑼」一族,和一般聽歌要求的好聲音可謂背道而馳,但聽《Bad taste...but I smell good》卻會覺得,儘管嗓音沙啞,唱功欠奉,卻出奇有種獨特的滄桑韻味,皆因他和他的班底懂得選擇適合他的歌曲,而他也瞭解自己的嗓子是怎麼回事,而發揮最大的效果。

《Bad taste...but I smell good》的音樂班底除了Edmund Leung、BlackBox和Davy Chen等舊拍檔,還加上人山人海和黃貫中等非主流的「名牌」,負責挑選十首翻唱歌的則從業界人士到樂評人都有,其中魔岩唱片的創辦人張培仁替黃秋生選的是羅大佑的〈將進酒〉,他認為黃秋生可以表現出歌曲裡的英雄氣概,這也是碟中選曲中唯一一首全台灣原創曲:

黃秋生〈將進酒〉@《Bad taste...but I smell good》
曲、詞:羅大佑 編曲:亞賢 監製:黃貫中



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

[30曲之28] 彭羚〈囚鳥〉



歌手:彭羚
歌曲:囚鳥
專輯:囚鳥
年份:1996年


google搜尋關鍵字系列第二彈!!(大誤)



彭羚在香港歌手當中,總給我一種清流的感覺,跟一般香港紅星總是多棲發展不同,她從不跨行拍戲主持,從不跳舞作動感表演,一貫堅持以歌會友,加上花邊新聞不多,這種人似乎很容易歌紅人不紅,但彭羚在香港曾躋身天后歌手,也拿過「最受歡迎女歌手」。

彭羚本名彭映盈,十二歲時隨家人赴澳洲求學,而愛聽西洋音樂,更聽CD學唱歌,回港之後,以惠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在1985年唱紅的〈Saving all my love for you〉試音,成功獲得香港樂意唱片公司賞識而簽約,短暫當過合音歌手,接著在1990年推出首張粵語專輯《With Love》,成績平平,不過接下來的三張粵語都有成績不錯的單曲,彭羚也成為一位發展穩定的歌手。

1993年,彭羚轉投EMI百代唱片,後來推出個人首張新曲+精選《未完的小說》,由於囊括在樂意唱片時期走紅的歌曲,加上和巫啟賢合作的新歌大大走紅,她也開始被譽為新天后或第幾大天后等等。

1994年,彭羚首度來台發展,推出首張國語專輯《我的眼我的淚》,同期有還叫王靖雯的王菲和關淑怡兩位在香港被列為天后級的歌手首度來台發片,相當熱鬧。和王靖雯的《迷》或關淑怡的《難得有情人》不同,彭羚這張《我的眼我的淚》由王文清製作,全碟都是原創歌曲,大半歌曲都是王文清創作,歌曲素質雖不差,但缺了首容易流行的大熱作,加上彭羚本身形象不突出,並未能憑這張唱片一炮而紅。

1995年,彭羚在香港憑著〈如夢初醒〉、〈小玩意〉和〈完全因你〉等歌曲,聲勢如日中天,亦再戰台灣樂壇,推出第二張國語專輯《隨愛而飛》,找來在台灣很紅,並且有成功合作經驗的巫啟賢跨刀,歌曲也以使她在香港走紅的主流抒情歌曲為主,大秀高亢渾厚的聲線,成績果然進步許多。

1995年可說是彭羚歌唱事業顛峰的一年,在香港,她的歌曲和唱片叫好叫座,加上葉蒨文、林憶蓮和王菲等人或轉移發展重心,或嘗試前衛歌路,彭羚成了這一年香江主流歌壇最紅、實績最好的女歌手,年底拿下多項大獎,正式擔起天后名銜。

1996年,彭羚再來台灣推出第三張國語專輯《囚鳥》,上回有巫啟賢,這回則找來台灣芭樂天王張宇、十一郎夫婦創作和製作,主打歌〈囚鳥〉仍是一首主流悲歌,深具流行元素,連作曲的張宇都想收回去自己唱,彭羚經過這麼多年的歷練,演唱感情投入,〈囚鳥〉推出後果然大受歡迎,近年選秀節目仍多次被選唱,是彭羚在台灣最走紅的歌曲。

彭羚〈囚鳥〉@《囚鳥》
曲:張宇 詞:十一郎 編:屠穎



幾年的時間裡,彭羚憑著多首抒情歌曲,在港台兩地走紅,是公認的實力歌手,但也因歌路比較單調,漸漸無法更上層樓,接下來的幾張粵語專輯和第四張國語專輯《眼睛濕濕的》,成績都有些許回落,不過彭羚在1998年與林海峰結婚後,在歌壇上的爭勝野心並不大,她本身也不想一直被侷限在主流情歌,1999年約滿EMI後,彭羚轉投新力唱片,粵語新專輯《一枝花》改走輕快開朗的歌路,頗受好評,同年國語專輯《好好愛》同樣突破慘情歌路,和王力宏合唱的〈讓我取暖〉成績也不錯。

2000年,彭羚誕下女兒,在歌壇的腳步更趨緩,亦繼續拓寬歌路,找來不同的音樂人合作,她後期的唱片雖不見得有大熱流行的作品,但素質備受好評,直到2002年,彭羚逐漸退隱,樂於家居生活,多年來有不少人接洽她復出,都被打了回票。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30曲之27] 李克勤〈情牢〉



歌手:李克勤
歌曲:情牢
專輯:情牢
年份:1997年


其實這篇本來不是要寫李克勤,但因為imeem的關係,原訂那首無法上傳,臨時換上Youtube找得到影音的,至於為什麼是〈情牢〉,其實是因為:



沒想到,去google搜尋「李克勤」,自動配得的幾個關鍵字裡面,有三個都是李克勤九十年代的國語專輯同名主打歌,我都不知道他那時的歌有這麼紅。而這首〈情牢〉甚至還比他的粵語新歌〈嫲嫲〉還高位,本來以為是有選秀節目把歌唱紅的關係,但只找到一位,還唱得頗爛,唱的參賽者也非受注目者,所以相信不是這個原因。

說起來,因為他曾和關淑怡多次合唱的關係,我知道李克勤這位歌手也將近有廿年,甚至斷斷續續聽過不少他的唱片和歌曲,但始終不算特別喜愛,更稱不上歌迷。而李克勤雖然推出過四張國語專輯,但在台灣也沒有太特別的事蹟或發展。

李克勤現在在香港可算是家喻戶曉級的歌手,他曾在1985年參加第四屆新秀歌唱大賽,但未獲名次,不過同年他又參加第二屆香港十九區業餘歌唱大賽,結果獲得冠軍,和首屆冠軍張學友一樣,他很快被寶麗金唱片網羅,並推出唱片。

不過李克勤不像張學友般一出道就聲勢大好,連出兩張唱片都成績平平,才廿歲的他本來想收拾包袱讀書去,沒想到這時演了齣青春劇《不再少年時》兼唱主題曲,就這麼紅了起來。八十年代後期的香港樂壇,譚詠麟、張國榮陸續宣布不領獎,但市場上一時間還沒有夠份量的男歌手頂上他們的位置,李克勤可算是極受看好的一位,甚至譚詠麟和張國榮都表示欣賞他,看好他成為自己的接班人,而李克勤在之後陸續唱紅了多首金曲,如〈大會堂演奏廳〉、〈深深深〉、〈藍月亮〉和〈一生不變〉等,前景一片大好。

不過到了1990年至1991年間,同屬寶麗金唱片的張學友憑著〈每天愛妳多一些〉達到聲勢的顛峰,新人黎明又急速竄紅,李克勤一下子頗有變成「老三」的感覺,1992年年初,劉德華、張學友、黎明和郭富城同被形容為最當紅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一詞被廣泛的追捧和運用,當時資歷、人氣與四人最相近的李克勤,一般被認為是此稱號下最大的輸家。

1992年,李克勤雖紅了一首唱到街知巷聞的勵志歌〈紅日〉,但個人的人氣卻很明顯被四大天王壓過去,更與唱片公司寶麗金出現嫌隙,他認為自己受唱片公司忽視而不能更上層樓,加上寶麗金遲遲不安排他進軍正掀起港星熱的台灣市場,而與寶麗金產生摩擦。

果然到了1993年,李克勤約滿離開寶麗金,轉投規模較小的星光唱片當一哥,初期成果良好,李克勤更首次登上紅館,舉行八場演唱會,場場爆滿,1994年,星光唱片也為李克勤牽線台灣的金點唱片,正式進軍台灣市場,推出首張國語專輯《一生何求》。

金點唱片是一間熱愛港星的唱片公司,看維基的頁面就知(維基還漏了一位林俊賢,可能是不想嚇到大家...),也曾成功打造孫耀威和梁朝偉兩位港星,李克勤歌唱實力勝兩人不只一籌,但《一生何求》的成績卻只是平平。

追根究底,李克勤來台來得太晚,市面上港星已太多,哪一型的都不缺,偏偏他又不是一站出來特色特別鮮明那種,又沒有多少影視成績當助力,主打歌曲亦不夠搶耳,而他首次唱國語歌,因咬字的問題,沒有唱粵語歌時行雲流水的自信,拿《一生何求》裡面收錄的〈回首〉和其粵語原版相比較,就可以輕易分出高低。

有趣的是,查詢當時的「金曲龍虎榜」,發現李克勤這張《一生何求》的銷售成績頂多在十幾名徘徊,總成績卻曾有三週衝上前五名,原來那幾週突然在票選成績上爆高分,接下來卻直接跌出榜外,難免給人唱片公司「操盤」的聯想。

1995年,李克勤再來台灣推出第二張國語專輯《不懂溫柔》,這回他投注更多時間,又請來潘美辰合唱,不但咬字上有改善,更首次在國語專輯中自己填詞,但仍舊沒法在港星在台競爭異常激烈的1995年脫穎而出。不僅打不開台灣市場,這一年李克勤在香港市場也碰到瓶頸,在沒有新的Hit歌之下,雖有前輩兼老友的譚詠麟鼎力相助,但第二次的紅館個唱門票仍滯銷,甚至出現入座率不到一半的慘況,可說是李克勤入行以來最大的低潮。

還好李克勤的人緣好,離開星光唱片之後,1996年即加入劉德華有份投資的藝能動音,1997年的國語專輯《情牢》就是在藝能動音旗下的作品,〈情牢〉是首難度不低的主流情歌,頗有強打的本錢,可惜依然出師不利,和游鴻明在大安森林公園合辦的新歌發表演唱會,原本是大秀「零瑕疵」唱功的好機會,卻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來,只有兩、三百名觀眾到場,只能說李克勤可能跟台灣市場比較無緣,稍後藝能動音不斷有人事問題,李克勤的歌唱事業被迫停滯,也完全停止來台發展。

暫停歌唱事業的李克勤,因為和無線一直以來關係良好,加上本身口才不錯,就在無線主持節目和拍劇,維持住人氣,多次靠著無線翻身的他,對無線忠心耿耿,被稱為「無線契仔」。而當年的寶麗金在被環球收購之後,李克勤終於還巢,2000年以後,他走高質感的現場演唱路線,當時樂壇因流行糖衣偶像,大嘆新不如舊的樂迷流行懷舊,新瓶裝舊酒的李克勤再創高峰,雖晚了十年,總算一嘗最受歡迎男歌手的滋味,至今李克勤仍屬香港樂壇的中堅份子。

2000年以後,李克勤在香港再度成功,直到2005年,他終於推出暌違八年的國語專輯《愛可以問誰》,不過這張國語專輯旨在主打大陸市場,台灣雖有引進,但李克勤並未再來台宣傳。


李克勤〈情牢〉@《情牢》
曲:陳富榮 詞:易家揚 編:Ricky Ho



超級星光大道 一對一踢館賽 II 6 王曉鋒〈情牢〉

2009年12月6日 星期日

[30曲之26] 謝霆鋒〈慌〉



歌手:謝霆鋒
歌曲:慌
專輯:世紀預言
年份:2001年


寫新聞少、曝光少的藝人不容易,資料太少往往很難掰出一篇內容充實的文章,但有些新聞特別多的人更麻煩,隨便找就一大堆資料,根本消化不完。

謝霆鋒當然是後者,自1997年正式出道以來,一直是話題人物,多次捲入重大的娛樂新聞,到聯合報系的資料庫一查,1997年至今,已有超過五千篇新聞有他大名(對照組:陳奕迅,一千八百餘篇),如果要寫這個人的星路大全,大概會累死,我當然不打算累死,既然是港星潮系列,這邊還是聚焦他到台灣的發展,而且只是局部。

之前提過,謝霆鋒從1999年開始進軍台灣市場,前幾次來台都是為了電影宣傳,首度來台是在1999年5月,和李燦森一起來為電影《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宣傳,是說這部片全台北上映的戲院不超過五間,是要宣傳什麼我也不曉得,不過當時謝霆鋒已和鄭秀文傳過緋聞,在台灣有一點知名度,其本身條件也被預料遲早會來台發展。

除了宣傳電影,原來此行謝霆鋒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替衛視中文台即將推出的特攝片集《鹹蛋超人》當宣傳大使,還兼唱主題曲,重點來了,謝霆鋒在台灣推出的第一支國語單曲,就是這首主題曲,可能因為有點那個的緣故,這首歌從未收錄在任何唱片,連歌名都不詳,只有片頭的版本:



當時的謝霆鋒還有廣東國語,演唱咬字相當青澀,而這首歌其實就是〈正義大朋友〉的國語版。1998年,陳奕迅曾唱紅同一片集的香港版主題曲,歌名就叫〈超人的主題曲〉,眼看請本地歌星演唱的效果良好,稍後便由謝霆鋒接棒演唱新一輯的主題曲〈正義大朋友〉,剛好衛視中文台也購入同一片集,就改編了國語版在台灣使用。

謝霆鋒〈正義大朋友〉@《勁勁勁動畫歌集》
曲:山本洋太 詞:田中小百合(按:為黃偉文之化名)



╳╳╳

謝霆鋒幾次來台曝光,Fans一次比一次多,國語專輯很快就在同年9月問世,發片隔天,台灣發生了921大地震這件大事,幾位港星因「落跑事件」而惹得一身腥,但謝霆鋒當時不在台灣,本來預計25日來台宣傳的他更提前在23日來台參加賑災活動,成為少數沒被波及的發片港星,甚至因此在形象上加了分。



謝霆鋒首張國語專輯叫《謝謝你的愛1999》,所屬的大宇唱片企圖把他打造成劉德華接班人,說真的《謝謝你的愛1999》裡面的歌大多有種過時感,不過謝霆鋒靠著出色的外型,以及比想像中要可親的形象,當時在台快速的竄紅,甚至可說是目前為止最後一位攻台成功的港星,2000年再來台推出第二張國語唱片《了解》,歌路變化不大,但仍有不俗的成績。

1999年到2001年間,無論在台灣或香港,都是謝霆鋒最活躍的年代,雖然緋聞很多,偶爾因言論受到批評,但以他十足的偶像外型,一直力求參與自己唱片的製作,在作曲部分有不錯的成績,而得到了一定的認同,尤其在2001年的《玉蝴蝶》專輯,可說是謝霆鋒最好的一張唱片,親自作曲的兩首主打歌〈潛龍勿用〉和〈玉蝴蝶〉都受到好評,拿去別人的唱片都肯定是主打歌,而同年的第三張國語專輯《世紀預言》,是我認為是是謝霆鋒最有質感的國語唱片。

港星的國語唱片,經常有大量翻唱粵語歌曲的「二手歌」,《世紀預言》也有少數,不過這回他拿到了幾首好聽的新旋律,如陳珊妮的〈香水〉、孫偉明的〈誰哭了〉及馮德倫的〈Without Me〉,親自作曲的〈慌〉也是水準之作,製作班底也從前兩張國語專輯的台灣班底,換上了在香港合作的王雙駿,在全碟編曲多由他操刀之下,專輯的整體感不錯,營造出頹廢的末世感覺,一洗前兩張略嫌過時的歌曲和形象。

〈慌〉是謝霆鋒的國語歌曲當中,我最喜歡的一首,只能說2001年是他創作力達到顛峰的一年,幾首作曲作品都具有水準,謝霆鋒歌藝普通,所幸歌曲難度不算高,不會出現〈潛龍勿用〉那種力不從心的現象,除了咬字不夠自然以外,大致上過得去。

謝霆鋒〈慌〉@《世紀預言》
曲:謝霆鋒 詞:黃大軍 編:李端嫻




值得一提的還有,〈慌〉的MV女主角是已故的台灣女星許瑋倫。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30曲之25] 劉嘉玲、楊采妮〈為什麼想念你〉



歌手:劉嘉玲、楊采妮
歌曲:為什麼想念你
專輯:《自梳》電影原聲帶
年份:1997年


華語唱片市場裡,非團體的女女對唱歌曲並不多見,對唱情歌的例子更是稀有(當然男男對唱情歌也不好找就是了),這麼久以來,「港星潮」系列終於翻出這麼一首,是1997年時,分屬BMG唱片和EEI唱片的劉嘉玲和楊采妮,為張之亮導演的電影《自梳》跨公司合唱的主題曲〈為什麼想念你〉。

劉嘉玲和楊采妮都是香港出道的港星,但兩人都不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劉嘉玲是蘇州姑娘,楊采妮的父母分別是上海人和台灣人,因此兩人說國語都沒有難度。同時兩人皆非專職歌手,但也不是全然的歌唱新手,〈為什麼想念你〉之前,無獨有偶兩人各在台灣發行過三張國語專輯(楊采妮另有新曲+精選乙張),在國語歌壇的資歷相當。



劉嘉玲自言從小學唱蘇州平劇,對進軍歌壇一早野心勃勃,而且一開始就打算從國語歌起步,九十年代初先是簽約一家叫「超音波」的唱片公司,卻因唱片公司變故而沒有推出作品,直到1994年,她在張信哲牽線下簽約巨石唱片,首先在張信哲的《等待》專輯中和他合唱一首〈有一點動心〉,這首歌很流行,反應良好,使劉嘉玲進軍歌壇有好的開頭,年底,她正式推出首張個人國語專輯《真情流露》。

1994年年底,除了劉嘉玲,另一位美人港星關之琳同期推出首張國語專輯,不過關之琳沒有劉嘉玲這麼積極,一早聲明只此一張,出唱片是當個里程碑作個紀念,兩人同期發片與其說是對手,倒不如說有互相拉抬聲勢的作用,加上關之琳有劉德華合唱助陣,劉嘉玲憑〈有一點動心〉餘威,兩人都是首次出唱片、有新鮮感,市場成績都不錯。

劉嘉玲在1995年再接再厲推出第二張專輯《相信愛情》,成績很正常的稍有滑落,1996年再推出《情冷卻》專輯,由於歌唱事業無法突破,她也沒有再繼續發展下去,後來只有唱過一些主題曲過過歌癮。劉嘉玲的歌藝不驚人,但幾張唱片的美術設計都頗有看頭,我特別喜歡《情冷卻》專輯中頹廢、叛逆又性感的造型。



楊采妮雖是半個台灣人,但演藝事業完全是從香港展開的,1992年出道以來可說是迅速竄紅,清新自然又亮麗的形象非常討好,1995年首度來台推出國語專輯《笑著流淚》時,知名度已經頗高,尤其深受學生歡迎,《笑著流淚》推出後很快成為金曲龍虎榜冠軍專輯,聲勢不俗。

1996年,楊采妮在所屬的唱片公司EMI,與邱復生的「年代」簽約,合組新的唱片公司「EEI」,這一年楊采妮主攻國語唱片市場,一年推出兩張國語專輯《為所欲為》和《懂不懂》,前者走較輕快的路線,配合她健康清爽的形象,唱片裡的造型由楊采妮一手打理,似乎埋下她後來發展形象設計事業而告別演藝圈的伏筆;後者則號稱是一張「沙發音樂」,講真楊采妮稱不上有什麼歌藝,但作為一位偶像歌手,她的三張國語專輯都有一點求變的意圖,加上形象實在討喜,走紅並非僥倖。

雖然演藝事業一帆風順,但楊采妮在1997年,毅然宣布即將告別演藝圈轉行去,或許在香港演藝界走下坡時離開,最好的一面能更深植人心,後來她在2003年復出仍受歡迎,18歲出道的她目前也才35歲,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楊采妮於1997年10月16日在台灣開記者會,正式宣佈退出演藝圈,而電影《自梳》則在一週後首映,已經退出的楊采妮雖不出席相關活動,還是成了電影的焦點。這一年梁朝偉和劉嘉玲相呼應,各自推出因同性戀題材而受矚目的《春光乍洩》和《自梳》,而在大部分電影以清純形象示人楊采妮,在《自梳》中有大膽突破的演出,和劉嘉玲接吻、和錢嘉樂有床戲,還有一場血淋淋的墮胎戲。

《自梳》雖沒有為劉嘉玲和楊采妮問鼎影后,倒是這首主題曲提名了最佳電影歌曲,劉嘉玲和楊采妮雖不是唱家班,但歌曲整體氣氛不錯,據說劉嘉玲錄音時,還要求製作人將《自梳》的劇照貼滿錄音室,好讓她能投入演出時的感情:

劉嘉玲、楊采妮〈為什麼想念你〉@《自梳》電影原聲帶
曲:殷文琦 詞:鄭柏秋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30曲之24] 鄺美雲〈何苦有這一段日子〉



歌手:鄺美雲
歌曲:何苦有這一段日子
專輯:堆積情感
年份:1988年


鄺美雲,人稱美人,1982年參選香港小姐,一舉榮獲亞軍,出道未久就以發展歌唱事業為主,是少數歌手色彩鮮明的港姐。

鄺美雲之所以成為歌手,緣起於1984年一個港姐大型活動,由1983年港姐亞軍張曼玉演出歌舞,而找她這位前任港姐替張曼玉幕後代唱,隨後被寶麗金發掘,成為旗下的歌手,1985年推出首張粵語專輯《再坐一會》,次年推出同名粵語專輯《鄺美雲》,收錄台灣創作人黃大軍的作品〈堆積情感〉。

鄺美雲在香港不算叱吒風雲,但勝在銷量成績穩定,1987年至1988年間,寶麗金旗下歌手大舉前來台灣發片時,鄺美雲和張國榮、譚詠麟、張學友和陳慧嫻,並列旗下五員大將,陸續來台叩關,鄺美雲在1987年首度來台打歌,搭上的是電影宣傳列車,她和張學友聯袂登台,張學友主打《意亂情迷》主題曲〈思念〉,鄺美雲則唱林青霞、梁家輝主演的《奪命佳人》主題曲〈何苦有這一段日子〉。

1988年,鄺美雲正式推出在台灣的首張作品《堆積情感》,是一張當時典型「試水溫」的港星唱片,除了非原創的國語歌曲,碟內也收錄了鄺美雲前三張粵語專輯的精選歌曲,《堆積情感》的市場成績並不出色,但寶麗金仍對鄺美雲攻台頗具信心,因宣傳著力在〈何苦有這一段日子〉,而輕忽了台灣人打造的同名歌曲〈堆積情感〉被認為失策(不知道是不是補償心理,1992年,寶麗金旗下天王黎明的第二張國語專輯《堆積情感》翻唱了這首歌,還是第一主打)。

1988年年底,寶麗金正式在台灣成立分公司,本有意力捧鄺美雲,但1989年鄺美雲沒和寶麗金續約,而加盟了EMI,鄺美雲之後的國語專輯都是在EMI旗下期間推出的,而她也是在EMI時期,才真正融入台灣市場。

鄺美雲〈何苦有這一段日子〉@《堆積情感》
曲:顧嘉煇 詞:周治平



麥潔文〈沒哭聲的女子〉@《Come on rock》
曲:顧嘉煇 詞:向雪懷



〈何苦有這一段日子〉直接翻唱自《奪命佳人》的粵語版主題曲,由同屬港姐出身,在《奪命佳人》中飾演林青霞好友的麥潔文演唱的〈沒哭聲的女子〉,首度演唱國語歌的鄺美雲掌握的不錯,國語咬字和流暢程度要比同期發國語碟的陳慧嫻好。




鄺美雲無論外型或聲線都較成熟,最常套在她身上的形容詞,無非是「高貴」、「嫵媚」、「有女人味」等,使得還不到三十歲的她,已經唱過不少成熟怨曲,而她在台灣的歌路大都如此,看上面那排封面就知。

轉投EMI之後,鄺美雲在1990年年底捲土重來進軍台灣,推出國語專輯《很想牢牢地抱住你》,不過同期發片的林憶蓮實在太殺,難免將美人比了下去,1992年再推出收錄電影《與龍共舞》同名主題曲的《你永遠不會懂》,成績仍是一般。

美人真正在台灣打出名堂,是1993年的《容易受傷的女人》專輯,1992年還叫王靖雯的王菲,翻唱中島美雪的〈ルージュ〉,而在香港大為走紅,這首歌在台灣也成了兵家必爭,鄺美雲、梁雁翎和黃雅珉的唱片不約而同想翻唱〈ルージュ〉當主打歌,其中黃雅珉因與王菲同屬寶麗金體系的歌手,因寶麗金考量王菲可能也會演唱國語版,而讓黃雅珉退出戰局,於是主要戰線便落在鄺美雲的〈容易受傷的女人〉和梁雁翎〈情長路更長〉兩首歌(詳見梁雁翎篇)。

〈ルージュ〉翻唱風之中,以鄺美雲成績最佳,《容易受傷的女人》銷售達三十萬張,也擠進《金曲龍虎榜》年度總排行第十名,成績大躍進。1993年年底,鄺美雲趁勝追擊推出《唇印》一碟,是她歌唱生涯中銷量最佳的一張唱片,據稱全亞洲銷量直逼九十萬張,在1994年《金曲龍虎榜》年度排行更進一步進佔第六名。

《容易受傷的女人》和《唇印》可說是鄺美雲歌唱生涯高峰,1994年推出新曲加精選《情路太難》同時,美人也將工作重心擺在台灣,唱歌之餘也曾擔任節目主持人,1995年至1997年各推出國語專輯《半個吻》、《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和《昨天你在哪兒過夜》,但畢竟歌路變化不大,市場成績難免滑落,之後鄺美雲將心力擺在投資和發展自己的興趣,稍後考取珠寶鑑定文憑,成為一位珠寶商人,加上投資房地產有道,現在的她已經是圈內有名的富婆。

順帶一提,美人還是我第一位擁有親筆簽名的明星呢(羞),話說1994年美人推出《情路太難》時,舉辦過一些簽名會,而我某天去補習的路上,經過當時公館的玫瑰唱片,看到有不少人正在排隊等美人到場簽名,於是加入隊伍,當時簽名會的風氣還沒那麼盛,現場不硬性規定要買專輯才能簽,直接發唱片DM簽名,我拿到簽名後直接在附近相館護貝,至今保存如新。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30曲之23] 黎明〈DNA出錯〉



歌手:黎明
歌曲:DNA出錯
專輯:DNA出錯
年份:1997年


這個應該不用介紹是哪位吧XD

黎明出生於北京,曾在英國留學,十九歲時因興趣向演藝圈發展,參加1986年的第五屆新秀歌唱大賽,獲得季軍,進而進入無線電視台。雖然出身歌唱比賽,但剛開始黎明並沒有出唱片的機會,主要被派演電視劇,1988年起,一連幾部港劇《兵權》、《晉文公傳奇》、《回到唐山》和《天涯歌女》開始嶄露頭角,1989年,黎明還曾應中視之邀,來台演出一檔八點檔戲劇《風雲時代》。

《風雲時代》是1989年中視的壓軸戲劇,是一部上海灘式民初劇,編導皆為香港人,演員除了黎明,還有錢小豪、蘇明明、姜厚任和張富美等,當時的黎明只屬港劇二線潛力小生,在台灣號召力不強,《風雲時代》的焦點是擺在以殭屍片走紅的錢小豪,以及台灣一線女星蘇明明身上,但由於錢小豪只給中視一個月檔期,全四十集的《風雲時代》,他僅佔不到一半的戲。

《風雲時代》上檔後,主打錢小豪的俐落身手,開頭收視率不錯,可惜開高走低,不出十集已經掉到三台之末,十五集之後錢小豪角色身亡,收視持續低迷,儘管後段黎明占戲很重,是正派男主角,可惜因為《風雲時代》迴響不大,黎明的演出也沒有特別受到注目。




《風雲時代》極短劇情介紹:錢小豪和姜厚任是出身貧寒的兄弟,哥哥錢小豪富正義感,在碼頭工作供弟弟讀書,錢與富家女記者蘇明明互有愛意,但不敢高攀,年輕有為的律師黎明則是兩人的好友,愛慕女主角蘇明明,因為男女主角都很多人愛,形成多角戀愛。另一方面,姜厚任原本與富家女李芳雯相戀,被李的家人阻止,逐漸成魔。錢小豪在黎明開導下,決定坦然面對與蘇明明的感情時,為救蘇的外公而死,姜厚任為往上爬追求蘇,黎明看出姜包藏禍心,阻止蘇嫁給姜,反而被設計和蘇發生誤會,蘇嫁給姜之後逐漸發現姜是壞人,和黎明連成一線,收集犯罪證據對抗姜,但這時姜已經得到財產成為大魔王,壞事作盡,令和黎明論及婚嫁的青梅竹馬羅婷亭受辱走上絕路,而蘇因車禍喪命,一向堅持以法律途徑讓姜入罪的黎明忍無可忍,以暴制暴舉槍殺死姜,自己也接受法律制裁。

《風雲時代》在1989年年底播放,此時黎明已經與寶麗金簽約成為旗下歌手,因此唱了《風雲時代》的片尾曲〈風雲塵煙〉,是他在台灣推出的第一首歌,不過他沒有隨即發行國語專輯,這首歌後來收錄在1991年發行的黎明首張國語專輯《今夜你會不會來》當中。

黎明〈風雲塵煙〉@《風雲時代》片尾一分鐘版


除了唱片尾曲,此次來台黎明還拍了寶麗金旗下玉女歌手楊林的MV(1990年推出):



儘管拍《風雲時代》時黎明還未成氣候,但他拍完此劇回到香港,隨後的發展可說是一飛沖天,1990年拍了《回到未嫁時》和《人在邊緣》兩齣劇,尤其後者成績甚佳,同年正式推出首張粵語專輯《相逢在雨中》也獲得不俗成績,黎明也成了炙手可熱的新偶像。1991年,黎明領銜主演的《今生無悔》是TVB年度大戲,延續《人在邊緣》的不羈浪子形象,主唱的插曲〈對不起我愛你〉熱播,收錄此曲的第三張粵語專輯《是愛是緣》也成了該年度香港IFPI最佳銷量大碟。

不到兩年的時間,黎明急速竄紅,1991年暑假再次來台推出首張國語專輯《今夜你會不會來》,聲勢已和拍《風雲時代》時截然不同,配合《人在邊緣》和《今生無悔》在港劇迷的人氣,《今夜你會不會來》開出紅盤,而在同期民生報和代理無線港劇的年代公司合辦的「無線港劇十大巨星票選」,黎明甚至擊敗郭富城,拿下男星部分第一位。

人紅是非多,8月黎明進行第二波唱片宣傳時,發生了「批評台灣綜藝節目事件」,事緣黎明上華視《綜藝萬花筒》節目時,在後台與同屬港星的梁雁翎、台灣女星馬世莉三人在有一層樓高的台階後面等待出場,黎明聽到叫其他來賓時誤以為要出場,梁雁翎把他拉住,尷尬的黎明與梁雁翎以廣東話閒聊,談到台灣綜藝節目的流程和布景時,說出了「錄影過程很隨便」、「布景像扮家家酒」,而因為馬世莉是廣東人,聽得懂兩人的對答,事後她與工作人員閒聊而傳了出去,加上稍後元彪來台打片時發生拒錄綜藝節目短劇的事件,而引起一波對港星的撻伐。

雖然「批評台灣綜藝節目事件」很快落幕,但某程度上使得黎明在台灣的傳媒界風評不太好,加上黎明在香港夠紅,花在攻台的時間心力,比同樣在1992年被「冊封」為「四大天王」的劉德華、郭富城和張學友都少,使得黎明可說是在台灣最不受歡迎的一位天王。

不過當時港星在台灣根基夠厚,黎明也有他的基本盤,從1991年的《今夜你會不會來》到1999年,他每年至少仍會來台推出一張國語專輯,本篇想寫的這首歌,是黎明在1997年推出的第九張國語專輯《DNA出錯》同名主打歌。

黎明早期以唱抒情lum歌聞名,與香港和記電訊合作的一系列廣告歌尤其深入人心,1997年,黎明開始轉唱更多的快歌,尤其是電子音樂,這一年他以主流偶像歌手之姿,推出一張幾乎全部都是電子音樂的粵語專輯《Sound》,其求變之心頗獲肯定,而同年的《DNA出錯》也是黎明首次在台灣以快歌作主打,但《DNA出錯》遠不如《Sound》般富有顛覆的精神,全碟快歌仍不超過一半。


黎明〈DNA出錯〉@《DNA出錯》
曲:吳國恩 詞:周耀輝 編:吳國恩






《DNA出錯》時,黎明和寶麗金的合約已即將結束,逐漸想要「自己話事」,各方面都積極求變,除了曲風,〈DNA出錯〉的歌詞也很有玩味,推出後不少人認為這是一首「同志歌曲」,連黎明自己也覺得這首歌頗有中性的味道,姑且不論這首歌是否專為同志而寫,倒是還透露出黎明歌曲的另一項特色,他的電音歌曲歌詞,常有一份冷面笑匠式的喜感,這是存心經營的個人風格,除了周耀輝,他和林夕、黃偉文合作的歌詞都有這種傾向,而且歌詞題材也趨多元化,現在回頭來看,可能當時黎明已經展開成為「金句王」的修業了吧。

特別推薦:黎明金句語錄

有些看起來九唔搭八,不過身在娛樂圈,很多問題本身是很無聊的,非答不可的話,這樣作倒是真的很有娛樂性。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30曲之22] 章蓉舫〈雨和淚〉



歌手:章蓉舫
歌曲:雨和淚
專輯:雨和淚
年份:1994年


雖然說有些東西真是不太好意思拿出來...

會演戲和會唱歌是兩碼子事,但演而優則唱的藝人一直以來都有,已經變成毫不出奇的事,這顯得這篇東西的主角多麼有特色,她是當人老婆當到唱歌、出唱片的異數。

章蓉舫現已改回用本名章小蕙,她是加拿大籍,1987年在紐約讀書時與鍾鎮濤相識相戀,1988年1月18日,兩人閃電結婚,婚禮高調而豪華,引來了大批傳媒報導,替章蓉舫拍婚紗照及設計造型的,正是後來找她拍《桃色》的唯美派導演楊凡,此後她與演藝圈有了聯繫。和阿B結婚之後,兩人時常在公開場合出雙入對,由於章蓉舫學時裝設計,穿著品味不俗,加上外型漂亮,每每成為注目的焦點,當時甚至有人戲稱她比阿B還紅。

章蓉舫本來不是演藝人士,但這個高調的明星太太既上鏡、觀眾緣也不錯,而夫婦兩人似乎都不介意在演藝活動裡合作,使得章蓉舫不僅替鍾鎮濤打理造型,也偶爾在幕前亮相,1988年首先當上鍾鎮濤粵語歌曲〈兩點水〉的MV女主角。

1990年,章蓉舫誕下兒子,同年鍾鎮濤推出國語專輯《飄》,章蓉舫初試啼聲與他在碟裡合唱一首〈情深幾許〉,但此次合唱屬玩票、紀念性質,歌曲也沒有拿來主打。

1992年,原本玩票的在幕前出現的章蓉舫,開始積極的與丈夫鍾鎮濤以夫妻檔之姿,在幕前亮相和宣傳,包括接拍廣告和唱歌等。唱歌部分,也許是攻台港星日多,讓在台發片多年的鍾鎮濤也想來個出奇致勝,1992年的國語專輯《我的世界只有你最懂》的同名主打歌,由夫妻兩人二度合唱,不僅是專輯第一主打,章蓉舫也陪著鍾鎮濤上遍綜藝節目打歌。

夫妻合唱夠綽頭,加上兩人恩愛夫妻的登對模樣深得人心,〈我的世界只有你最懂〉一舉走紅,章蓉舫三個字也在台灣有了不錯的知名度,時值港星攻台風氣最盛的那幾年,唱片公司也把腦筋動到這位B嫂的身上,1994年,章蓉舫終於以個人姿態「單飛」,推出個人的國語專輯《雨和淚》,算起來,當歌手是章蓉舫第一份獨立的正職工作。

《雨和淚》中,鍾鎮濤和章蓉舫三度對唱了首〈情人的眼睛〉,除此以外的七首國語歌曲加上兩首英語歌,都由章蓉舫獨挑大樑,說真的,章蓉舫完全不會唱歌,這張《雨和淚》的市場成績也完全不行,不過當時市道好,憑著一首〈我的世界只有你最懂〉,即使個人專輯失敗收場,稍後章蓉舫還和鍾鎮濤出了一張名為《寂寞》的情歌對唱集,全碟歌曲都由夫妻倆對唱(包括幾首舊作),算起來章蓉舫的出碟量還多過不少「一片歌手」。

時光飛逝,也許只能印證將婚姻、感情太高調的公諸於世很難有好結果,1996年,鍾鎮濤和章蓉舫開始傳出婚變的耳語,1997年兩人分居、簽字離婚,章蓉舫改了章瑄桐這個新藝名,之後的新聞要多精彩有多精彩,不過已不是這篇的主題。


鍾鎮濤、章蓉舫〈我的世界只有你最懂〉@《我的世界只有你最懂》
曲:陳志遠 詞:陳樂融




章蓉舫〈雨和淚〉@《雨和淚》
曲:陳志遠 詞:陳樂融、鄭智化



呃...其實當初的「驚嗓」女子組,我也曾考慮過章小姐,最後沒選上她,當然不是因為她唱歌比人好,純粹只是我覺得她比較適合個案處理而已,基本上,「驚嗓女子組」的共通特色,章蓉舫差不多有齊,不過當時她的形象好,歌又配合她那時的浪漫形象,其他馬馬虎虎混過去就算了,是說如果換成近年的她來唱這首歌,真不知道是什麼畫面。(汗)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30曲之21] 群星〈愛情動感 La La La〉



歌手:許志安、鄭秀文、梁漢文、車沅沅(車婉婉)、
   李美林(李玟)、陳浩民、張崇基、張崇德
歌曲:愛情動感 LaLaLa
專輯:93火熱動感 愛情動感 LaLaLa
年份:1993年


九十年代,流行歌曲和廣告商品結合成為一種常態,在香港,1991年起,由於法令規定香菸廣告不能出現在電子傳媒,腦筋動得很快的菸商,想出了與唱片公司配合的方式,由廣告商贊助大筆製作費和宣傳費,再藉由歌曲及唱片的廣告,將菸商的贊助字樣推廣出去,於是有了一系列的「Marlboro Red Hot Hits」。

「Red Hot Hits」多由年輕的流行歌手勁歌熱舞,強調動感、活力和潮流的形象,Marlboro先是與香港華星唱片合作,第一首「Red Hot Hits」是1992年暑假的〈火熱動感 La La La〉,由天王郭富城領軍,加上許志安、鄭秀文和梁漢文三位華星的「新秀」歌手。

1993年,Marlboro與華星分道揚鑣,改與寶麗金唱片合作,推出第二首「Red Hot Hits」——草蜢、關淑怡、湯寶如和劉小慧的〈熱力節拍Wou Bom Ba〉,華星這邊亦不示弱,打著「93火熱動感」的名堂,同期推出另一首大堆頭跳舞歌〈愛情傻戀 La La La〉,由於郭富城已轉投華納唱片,改由許志安和鄭秀文兩位「二線頭」的師兄師姐領軍,演唱歌手則高達八位,實行人海戰術。


許志安、鄭秀文、梁漢文、車沅沅、李美林、陳浩民、張崇基、張崇德〈愛情傻戀 La La La〉@《93火熱動感》
曲:HIROSHI ISHIKAWA、KATSUMI WATANABE 詞:林振強 編:江港生



草蜢、關淑怡、湯寶如、劉小慧〈熱力節拍Wou Bom Ba〉@《熱力節拍SUMMER PARTY》
曲:甘志偉、楊振龍 詞:向雪懷 編:甘志偉、楊振龍、Patrick Delay




以上兩首歌曲都曾改編國語版在台灣發行,〈熱力節拍Wou Bom Ba〉的國語版收錄在1994年的一張精選輯裡,演唱者少了關淑怡,所以我沒興趣寫(毆),而〈愛情傻戀 La La La〉的國語版〈愛情動感 La La La〉則由原班人馬上陣,由台灣的現代派唱片代理這張《93火熱動感》的台灣版。




在當時,〈愛情動感 La La La〉多位演唱者都還是沒知名度的新人,人多但聲勢一般,但歌曲的八個主唱,很難得的至今全都還在娛樂圈裡,使得現在來看〈愛情動感 La La La〉,格外具有娛樂性。

1993年當時,這八位主唱還沒有任何一位曾在台灣發片,直到1994年,才有許志安和改名李玟的李美林,在現代派旗下推出國語專輯,不如簡單敘述一下這些人的來歷和當時的星途:

許志安:1986年得到第五屆新秀歌唱大賽亞軍入行,1992年推出兩張叫好叫座的粵語唱片《alive》和《喜歡你是你》,被譽為天王接班人。

鄭秀文:1988年得到第七屆新秀歌唱大賽季軍,1990年推出首張粵語專輯,1993年憑著快歌〈Chotto等等〉和〈叮噹〉逐漸上位,後來輾轉成為影歌雙棲天后。

梁漢文:1989年第八屆新秀歌唱大賽參賽者,雖沒得到名次,倒是很快被華星網羅,1990年已發行首張唱片,唱了很多年,是香港歌壇中流砥柱。

車沅沅:1992年第十一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1993年剛推出首張粵語專輯《始終想你》,歌唱歷程並不順遂,後來改名車婉婉,拍過一些電影。

李美林:美籍華裔,1993年第十二屆新秀歌唱大賽亞軍,《93火熱動感》之後很少在香港發展,1994年,改藝名「李玟」在台灣推出首張國語專輯《愛就要趁現在》,成績不錯,之後主要在台灣發展,進軍過美國歌壇,都算是國際明星。

陳浩民:老實說,我不知道當時他是怎麼被華星網羅的,也沒有在華星旗下發過片。到1994年拍維他奶廣告始受矚目,1995年在星光唱片旗下推出首張粵語EP《完全自我手冊》,不紅,後來去拍劇,拍劇紅了又出過唱片。

張崇基、張崇德:1993年以二重唱姿態,奪得第十二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1994年以來以二重唱姿態發片,也曾來台發展,近年仍有唱Hi-Fi發燒碟、開靚聲演唱會。


從上述可見,當時八人裡面有四人是連唱片都還沒出過的新人,發過片的梁漢文和車沅沅則未成氣候,歌曲引進台灣時,是以許志安和鄭秀文為重心作宣傳,而《93火熱動感》台灣版,因應台灣市場,收錄了三首國語歌,除了〈愛情動感 La La La〉外,還有梁漢文和車沅沅合唱的〈欲言又止〉及許志安的〈讓我終於擁有你〉。




內頁的照片篇幅:許志安×2、鄭秀文×2、梁漢文×1、車沅沅×1、八人大合照×1。


許志安、鄭秀文、梁漢文、車沅沅、李美林、陳浩民、張崇基、張崇德〈愛情動感 La La La〉@《93火熱動感 台灣版》
曲:HIROSHI ISHIKAWA、KATSUMI WATANABE 詞:姚國強 編:江港生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30曲之20] 吳君如〈新年快樂〉



歌手:吳君如
歌曲:新年快樂
專輯:裝傻
年份:1992年


九十年代無厘頭喜劇風行,身為香港首席女諧星的吳君如自然片約不斷,不過好像吳君如這麼聰明的人,當然不甘一直只作純粹的搞笑演員。

有些女星拍三級片後想轉型,會跑去出唱片扭轉形象,而吳君如出唱片,倒不是全然專為轉型,她繼續將她歡樂喜感的形象用在部分歌曲當中,出唱片可以說是配合吳君如從純粹諧星轉變為亦莊亦諧的其中一步,為她拓展了更多元的可能性。

1992年,吳君如首先立心減重,甩掉超過十五公斤的體重,以苗條的姿態拍唱片宣傳照,讓人眼睛一亮,雖有傳言說她是因與杜德偉分手而為情消瘦,不過看看此後吳君如演藝定位的轉變,應該是有計畫的減重較可信,吳君如後來更將減肥的心路歷程出版成書,名為《吳君如減肥血淚史》。

吳君如本來就不是醜女,早期不計形象演出頗有「扮醜」的意味,減重之後,吳君如仍不拒喜感演出,但諸如《等著你回來》、《戀愛的天空》(台名:四個好色的女人)等電影,看得出她的戲路逐漸轉變的端倪,直到1996年的《四面夏娃》,吳君如的轉型演技廣獲得好評,後來更憑《洪興十三妹》和《金雞》獲得影后榮銜。

回到唱片部分,吳君如首張唱片是1992年的粵語EP《Sandra》,1993年再推出首張粵語大碟《我有我溫柔》,而1992年年底在台灣推出的這張《裝傻》,則是國粵語歌曲各半,粵語歌曲為《Sandra》和《我有我溫柔》中歌曲節錄,國語歌曲亦都為粵語歌所翻唱。

不會有人指望吳君如會唱歌,不過她比一般跨行歌手要好的是:一來她有個人風格,二來她人緣甚佳,又懂得找好的幕後班底支持她,翻開她的幾張唱片,黃霑、劉以達、陳光榮、C.Y. Kong和陳珊妮等大名都曾入列。

吳君如可說是香港唱節慶歌的一把交椅,她善用自己喜感和快嘴的優勢,出來的賀節歌曲絕對是夠癲夠娛樂性,《Sandra》有聖誕歌〈巴老彈星人報佳音〉,《我有我溫柔》有黃霑炮製的超級快嘴說唱強作〈恭喜發財利是來〉,《裝傻》於1992年年底發片,則改編〈巴老彈星人報佳音〉為賀年歌曲〈新年快樂〉,但和粵語版相比簡化了不少,因語言關係快嘴Rap無法發揮,成為普通的賀年歌。

《裝傻》裡面有五首國語歌曲,其中包括和鄭伊健合唱的〈愛你一生還不夠〉(〈只因你心醉〉的國語版),也可算是鄭伊健第一首在台灣發表的國語作品,和劉嘉玲找張信哲合唱〈有一點動心〉,或關之琳由劉德華跨刀〈相約到永久〉不同,君如姊姊可謂藝高人膽大,國語版仍找國語奇差、歌藝也不大行的鄭伊健合唱,加上她本人也不擅唱這種正經情歌,粵語原版已經頗慘,國語版多一項發音問題更顯淒厲,如果要選「港星潮驚嗓合唱歌」,這首肯定保送入選。


吳君如〈新年快樂〉@《裝傻》
曲:L.A. REID、BABY FACE、DARYL SIMMONS、BOBBY BROWN、STYLZ 詞:何啟弘 編:C.Y. Kong






吳君如、鄭伊健〈愛你一生還不夠〉@《裝傻》
曲:WLDHORN、BRICUSSE 詞:何啟弘 編:BARRY CHUNG




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

[30曲之19] 萬梓良〈客家山歌最出名〉



歌手:萬梓良
歌曲:客家山歌最出名
專輯:感情用真重
年份:1994年


萬梓良曾在1993年和1994年各推出台語專輯《坦白話/這是一個好所在》和《感情用真重》,萬梓良出台語專輯之事,之前已經略為提及過了(這篇)。

兩張萬梓良的台語專輯,都有收錄翻唱他人的歌曲,如首張專輯的〈心事誰人知〉和〈別問阮的名〉等,而《感情用真重》則有超過半數的舊歌重唱,包括〈舞女〉、〈酒後的心聲〉和〈風風雨雨這多年〉等,除了唱台語歌,在萬梓良這張專輯裡,還收錄了一首客語山歌〈客家山歌最出名〉 ,使萬梓良在台灣唱片界港星裡,可說是異類中的異類。

〈客家山歌最出名〉是一首客家山歌,客家人將客家歌謠總稱為「客家山歌」,客家山歌以情歌為主,這首歌第二句「條條山歌有妹名」,說明了客家山歌多是抒發情意的作品,至於客家山歌的淵源,可以參考維基百科的專目,這首〈客家山歌最出名〉在專輯裡並未註明詞曲創作人,也查不到歌曲是何時的作品,應已經不可考。


萬梓良〈客家山歌最出名〉@《感情用真重》


客家山歌最出名啊 條條山歌有妹名啊
亞妹唔係風流女啊 因為家窮唱山歌囉
山歌唱來係解愁啊 句句唱來解心頭啊
唔唱龍來唔唱鳳啊 只因別離唱山歌囉
聽到對面唱山歌啊 直直過來來問歌囉
請哥詳細指教我啊 唱出金雞對鳳凰啊



萬梓良〈感情用真重〉@《感情用真重》
曲:陳宏 詞:武雄 編:李克中



《感情用真重》延續萬梓良首張專輯的「搏感情」路線,而萬梓良有長年作秀的經驗,在綜藝節目表演時,台風十分穩健,雖台語不算標準,但舉手投足很有台語歌星的風範。值得一提的是《感情用真重》的封面採用漫畫和真人並列,而歌詞本裡也實實在在的配合一篇漫畫家朱鴻琦的漫畫,漫畫的主人翁名叫「阿萬仔」。




↑萬梓良的唱片文案總是特別有意思,也特別長...(請點圖放大)




↑《感情用真重》內頁漫畫節錄。(請點圖放大)




萬梓良近年已改行從商,年逾五十歲加上沒有幕前亮相的需求,外型蒼老了不少。

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30曲之18] 呂方〈流浪花〉



歌手:呂方
歌曲:流浪花
專輯:只想遇到一個人
年份:1994年


呂方目前為止曾在台灣推出過九張國語專輯,最早的一張是1987年的《癡情小子》,最後一張則是2001年的《Dear 呂方》,橫跨達十五年。

1987年當時,呂方憑著港劇《新紮師兄》,以及電影《青春差館》和幾部殭屍片,在台灣小有名氣,當時正在醞釀一波港星來台發展的風潮,香港華星唱片可說是先行者,1986年就是華星與台灣滾石合作,在台引進梅艷芳推出《蔓珠莎華》這張國語加粵語專輯,而開啟這波港星熱,梅艷芳之後,華星相中呂方攻台,除了影視方面的助威外,主要因為呂方的國語發音甚標準,跟大部分港星的廣東國語不同,呂方在歌唱比賽時,已是字正腔圓的唱國語歌,唱國語歌可說是得心應手。

不過呂方在1987年和1989年推出的兩張國語專輯,市場成績都鎩羽而歸,接下來數年沒到台灣發展,直到1993年才在飛碟唱片旗下推出第三張國語專輯《多愛你一天》,是呂方在台灣成績最好的一張唱片。

《多愛你一天》會受歡迎,除了歌曲本身的賣點和素質外,也多虧了天時地利,1993年張學友的《吻別》狂賣,帶動了實力派港星的買氣,使得飛碟唱片頗重視和張學友同樣在八十年代就曾來台的呂方,期望他能像張學友般收復八十年代的失地。而當時正好是呂方和鄭裕玲的戀聞傳得沸沸揚揚之際,也令呂方多了不少新聞曝光。

呂方在八十年代的國語歌曲,大多改編自粵語舊作,《多愛你一天》雖仍有〈彎彎的月亮〉等改編歌,但兩首主打〈老情歌〉和〈多愛你一天〉都是台灣原創,前者帶點中式小調的曲風,懷舊而不老土,後者則是易琅琅上口的抒情曲,呂方本就屬穩紮穩打的美聲實力派,歌曲不需花樣多多,只要能發揮他的歌唱技巧以及聲線韻味,就很足夠。

1994年,呂方趁勝追擊推出國語專輯《只想遇到一個人》,同名主打由炙手可熱的張宇、十一郎夫婦打造,市場成績仍不錯,兩張口碑銷售都不錯的國語專輯,對於已在香港歌壇走下坡的呂方而言,是很好的鼓舞,也令他在中國大陸廣受歡迎,頗有再創事業第二春的氣勢。

其實寫呂方,還真是不知道該選哪一首歌來寫的好,最後選擇這首改編自中島美雪〈ロリング〉的〈流浪花〉,粵語版是呂方粵語專輯《流浪花》同名主打,而國語版我已忘了是《只想遇到一個人》的第幾主打,只記得當時聽到覺得很好聽,是促使我買碟的主因,而呂方亦比較少唱帶點搖滾曲風的歌曲,可說是穩中求變的成功嘗試。


呂方〈流浪花〉國語版@《只想遇到一個人》
曲:中島美雪 詞:何啟弘 編:Adrian Chan




呂方〈流浪花〉粵語版@《流浪花》
曲:中島美雪 詞:林振強 編:Adrian Chan


(TVB的MV有林憶蓮特別演出)

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30曲之17] 倫永亮〈鋼琴後的人〉



歌手:倫永亮
歌曲:鋼琴後的人
專輯:One Voice Ten Fingers 鋼琴後的人
年份:1993年


近年華語樂壇很重視創作歌手,然而回顧起九十年代的港星潮裡面,創作型的歌手可說是市場成績黯淡的一群,在港星發片最盛的四、五年裡面,香港唱作人如蔣志光、郭小霖、倫永亮、黃凱芹和盧冠廷等人都在台灣推出過唱片,但沒有一位在台灣成為暢銷歌手。

倫永亮在香港樂壇,絕對可以躋身大師行列,他是近二十年粵語流行曲精緻化的主要功臣之一,寫過許多熱門金曲,更是梅艷芳和林憶蓮這兩代香港最具影響力的女歌手長期合作的班底,而他自己亦曾在香港推出過幾張叫好叫座的唱片。

部分倫永亮創作歌曲:

梅艷芳〈烈焰紅唇〉、〈何日〉、〈鏡花水月〉、〈她比煙花寂寞
梅艷芳、倫永亮〈心仍是冷
林憶蓮〈燒〉(國語版為你給我的愛不是愛)、〈醒醒
郭富城〈第四晚心情〉、〈我為何讓你走
王靖雯(王菲)〈靜夜的單簧管
劉德華〈不可不信…緣
吳國敬〈我說過要你快樂
杜德偉〈不要重播

倫永亮在1986年自資推出個人第一張創作專輯,全碟由他包辦作曲、編曲、製作、混音和錄音,但一來不商業、二來當時他毫無知名度,因此銷售慘澹,不過倫永亮的才華並未被埋沒,1987年他開始替梅艷芳寫歌,一首〈烈焰紅唇〉鋒芒畢露,從此他成為熱門的創作人,1987年亦推出個人第二張粵語專輯《倫永亮》,風格方面亦較具流行元素。

令倫永亮個人歌唱事業有突破發展的,是他在1990年推出的第三張粵語專輯《鋼琴後的人》,唱片可說是叫好叫座,流行與質感兼具,除了翻唱張洪量的〈你知道我在等你嗎〉,重唱寫給杜德偉的遺珠〈不要重播〉外,倫永亮創作的歌曲〈鋼琴後的人〉也很受歡迎,可說是他的代表作,甚至「鋼琴後的人」成了倫永亮的代名詞之一,代表他是很多紅歌手背後的那個人。憑著這張唱片,倫永亮甚至在1990年度商台的叱吒樂壇頒獎禮,奪下男歌手的金獎。

1992年,倫永亮推出一張成熟之作《One Voice Ten Fingers》,曲風、題材多元,更是一張跨國合作的唱片,找來西村由紀江、羽田一郎、周華健等創作人助陣,加上倫永亮本人和杜自持,這張唱片稍後也在日本發行,並加入了數首日語版歌曲而成。

倫永亮早有來台發展的打算,等到1992年所屬的「波麗佳音」在台灣成立分公司,倫永亮亦投入籌備首張國語專輯,1993年年初,正式推出首張國語專輯《One Voice Ten Fingers 鋼琴後的人》。

倫永亮早年在香港曾試過唱片賣座不佳,他亦清楚如何讓唱片具有流行元素,首張國語專輯走比較安全的模式,但親自擔任製作人的他並未降低標準,專輯的音樂性仍然飽滿,他挑選了一些已在香港獲得成功的歌曲來改編,如自己的重點粵語歌曲如〈鋼琴後的人〉和《One Voice Ten Fingers》中幾位國際創作人的作品,倫永亮也重新將他寫給別人的歌曲,拿來改編成國語版,如〈他年〉(梅艷芳〈何日〉國語版,〈何日〉為《何日君再來》電影主題曲,曾獲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午夜的情歌為誰點播〉(杜德偉〈不要重播〉國語版)和〈你的夢我不懂〉(郭富城〈我為何讓你走〉國語版)

倫永亮個性開朗風趣,在同類型歌手中可謂平易近人,歌曲方面的質量更不用擔心,但當時的宣傳管道較少,不像現在可以靠網民力量累積口碑,大概只有電視、電台和平面媒體三條主要管道,偏偏除了電台外,另外兩者對於這類貌不驚人又沒有影視演出背景的歌手十分不利,使得這張佳作被埋沒。

接下來直到1996年,倫永亮才再度來台灣發展,第二張國語專輯《不要拿我和他做比較》裡,維持著他創作歌手的形象,在歌曲和造型方面則感覺較輕鬆,特色和質感比《One Voice Ten Fingers 鋼琴後的人》稍遜,而當時港星在台已逐漸走衰,因此還是無法作出好成績。

雖然是同名點題作,但〈鋼琴後的人〉國語版並未被選中當主打歌,有關這首歌好在哪裡,推薦看以下這一篇:

小Q的音樂啟示錄:[資本主義之外]倫永亮--鋼琴後的人

倫永亮〈鋼琴後的人〉國語版@《One Voice Ten Fingers 鋼琴後的人》
曲:倫永亮 詞:王中言 編曲:倫永亮




倫永亮〈鋼琴後的人〉粵語版@《鋼琴後的人》
曲:倫永亮 詞:林振強 編曲:倫永亮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30曲之16] 林憶蓮〈玫瑰香〉



歌手:林憶蓮
歌曲:玫瑰香
專輯:《紅玫瑰白玫瑰》電影原聲帶
年份:1994年


1990年是港星在台灣的發展最具突破的一年,在這年裡,草蜢、劉德華和郭富城接連創下極佳的成績,而年底發行首張國語專輯《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的林憶蓮,可說是接棒炒熱港星在台灣的身價。

《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之前,林憶蓮在台灣知名度不高,而唱片推出之後,靠著口碑長銷,成為年度最暢銷的專輯之一,《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雖然有不少歌曲翻唱自她的粵語歌,但陳志遠、丁曉雯創作的同名主打歌完全是台式口味,曲風激昂易聽易記,而專程從香港帶舞群來台的林憶蓮,同時以動感形象示人,快慢皆宜、野性與細膩兼具,歌曲題材又切合時下都會男女心聲,對台灣唱片市場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女歌手類型,使林憶蓮很快在台灣樂壇佔下一席位。

林憶蓮在1994年之前的三張國語唱片(另兩張是《都市心》和《不必在乎我是誰》),選曲模式都不脫快慢並重、多數改編粵語歌。1994年,林憶蓮沒有推出新的國語唱片,倒是專程來台,為小蟲擔任電影配樂的《紅玫瑰白玫瑰》演唱主題曲〈玫瑰香〉。

林憶蓮在香港的歌曲曲風多元、專輯概念豐富,樂迷自然習慣了她的高水準,而她的前三張國語專輯,對於一般台灣聽眾來說沒什麼不好,但對於「蓮迷」而言,大量二手歌的國語專輯,自然是比較失色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玫瑰香〉可說是一首頗具驚喜的歌曲。

〈玫瑰香〉主要配合《紅玫瑰白玫瑰》中紅玫瑰王嬌蕊(陳沖飾演)的角度,傳達她愛恨分明、敢愛敢做的大膽性格和內心世界。〈玫瑰香〉和一般流行曲大異其趣,歌曲開頭即以「破題法」將情緒先聲奪人的釋放,曲風有點歌劇氣息,充滿懷舊感,交響樂團伴奏之下營造出磅礡的暗勁。而林憶蓮的演唱,被製作人小蟲形容是「中國卡門」,和以往她的國語歌曲不同,她以類似唱聲樂的方式詮釋,聲音跌宕有緻,充滿撩撥人的情緒,是很精彩的演繹。

我曾經看過2006年林憶蓮的《夜色無邊演唱會》台北第二場,當晚她的狀態不太好,據說是感冒了,不過一唱起〈玫瑰香〉仍是技驚四座,尤其是轉音和上高音處漂亮的不得了,我想用「嫵媚」來形容這樣的聲音。


林憶蓮〈玫瑰香〉@《紅玫瑰白玫瑰 電影原聲帶》
曲、詞:小蟲 編曲:George Leong、Johnny Chen






林憶蓮〈夢醒無痕〉@《紅玫瑰白玫瑰 電影原聲帶》


〈夢醒無痕〉其實就是〈玫瑰香〉的低吟清唱版,歌曲在《紅玫瑰白玫瑰》電影中段響起,只有電影和原聲帶裡能聽到,而未收錄在其他唱片裡。

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30曲之15] 尹子維〈鐵了心〉



歌手:尹子維
歌曲:鐵了心
專輯:鐵了心
年份:2000年


上篇提到尹子維被晾在台上一角,這篇就換寫尹子維當主角。

尹子維是中德混血的前邵氏女星胡燕妮,以及演員兼導演康威之子,入娛樂圈之前,已是柏克萊大學哲學系高材生,後來回香港探望哥哥時,順便打工到香港滾石唱片當製作助理,而被發掘入演藝圈。

尹子維外型帶邪氣,演出電影大多演痞子或歹角,而他入行的目標是當歌手,當時他向經紀人陳自強表示:「如果我想唱歌,該做什麼準備?」,對方認為可以先演電影累積知名度,而展開他的演員生涯。

尹子維在1998年已經簽約滾石唱片,但沒多久後香港滾石結業,他可說是苦等兩年才成功在台灣滾石旗下發片,可惜首張國語專輯《鐵了心》成績不佳,當時由於唱片市道衰退,他也就沒有機會再推出唱片,之後的尹子維反倒是不缺電影拍,儘管沒什麼當主角的機會,總算建立了一定的銀幕形象。

2005年,尹子維再有機會接觸音樂工作,在吳彥祖的主導下,由吳彥祖、陳子聰、連凱和尹子維合組男子樂團「Alive」,並自資灌錄第一首單曲〈阿當的抉擇〉。

「Alive」是個「別有用心」的樂團,成立以後風波不斷,先是原本放在官網供免費下載的〈阿當的抉擇〉,卻忽然被Alive指新歌是被人擅自外洩盜用,後來又有吳彥祖和尹子維吵架內訌的片段流出。2006年,吳彥祖推出所執導的半紀錄片《四大天王》,揭曉了Alive先前的歌曲外洩或是內訌新聞,全部都是自導自演,為了拍成這部諷刺娛樂圈、傳媒與觀眾樂迷的電影。

《四大天王》之後,Alive任務完成,形同解散,在電影裡面,Alive以自身歌藝不濟,錄音用auto-tune卻還能出唱片賣錢來批判香港樂壇,先不論這樣的批判立場是否有力,在Alive四子當中,尹子維可說是唯一「唱得兩嘴」的人,大部分Alive歌曲頗有靠他撐場的感覺。

近年尹子維簽約東亞娛樂,雖還未有音樂作品推出,但已在去年的《東亞華星演唱會》以歌手身份亮相,與楊千嬅合唱。


楊千嬅、尹子維〈只怕不再遇上〉@《東亞華星演唱會》
曲:翁家齊 詞:鄭國江




尹子維〈鐵了心〉@《鐵了心》
曲:黃中原 詞:棻蘭 編曲:Arranger@Mac Chew



尹子維的國語專輯《鐵了心》,承襲他的銀幕形象,走帶點性感的壞男人路線,《鐵了心》裡的歌曲曲風頗豐富,也因此讓歌壇新兵尹子維有點無法駕馭。

同名主打歌〈鐵了心〉屬剛中帶柔的主流情歌,尹子維的聲底還不錯,已經足夠應付這樣的歌曲。值得一提的是,專輯內頁中將填詞人誤植為黃中原,而實際上這首歌是由女歌手棻蘭所填詞。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30曲之14] 謝霆鋒、馮德倫、李燦森〈You Can't Stop Me〉



歌手:謝霆鋒、馮德倫、李燦森
歌曲:You Can't Stop Me
專輯:Gen-X Cops特警新人類 電影原聲帶
年份:1999年


距今十年前的1999年,港片的市場經歷九十年代中期的急遽下滑,已經難以與好萊塢強片抗衡,而《特警新人類》在當時,號稱是「反攻好萊塢的動作片」,電影是寰亞耗資三千萬港幣,更請來好萊塢特效專家,製作將灣仔會展中心給炸掉的大場面。

當時港片在台灣雖然生命垂危,但還未死透,光是看當時還沒在台灣推出過國語專輯的謝霆鋒,在1999年的幾個月裡,就曾三度來台宣傳所主演的香港電影《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特警新人類》和《中華英雄》就可見其端倪。

其中《特警新人類》主打年輕偶像,在台灣的宣傳先是推出電影原聲帶,再由幾位主唱兼主演來台上遍電視電台宣傳,我記得我當時去了一場在西門町的宣傳活動,到場的有謝霆鋒、馮德倫、李燦森和尹子維四位演員,加上主持人五個人擠在不大的台上,前三者在台上獻唱這首電影主題曲〈You Can't Stop Me〉時,尹子維只能被晾在一旁,到了簽名環節時,另外三人可以把名字簽在歌詞自己的照片上,只有尹子維得自己找空間簽。



當時港星在台灣還算引得起關注,在這一波《特警新人類》的投石問路之後,謝霆鋒、馮德倫和尹子維都在不久後在台灣發片,尤其當時「洗腳水」的謝霆鋒,外型俊美兼極具星味,引起不少台灣唱片公司的高度興趣。

〈You Can't Stop Me〉的主唱即是《特警新人類》三位主角,有兩位可算是歌手出身。

謝霆鋒,因為是謝賢和狄波拉之子,自幼已在報章雜誌不斷曝光,1996年,年僅16歲的他簽約飛圖唱片,並在年初商台的樂壇頒獎禮任嘉賓表演,為進樂壇鋪路,1997年正式推出粵語專輯的謝霆鋒,雖然迴響很大,但以負面為主,更曾在一次現場活動中,因為音響失靈而當場摔麥克風走人,引起輿論撻伐,逢出Show必被噓,更被選為該年度「最乞人憎藝人」第二名。

幸好從1998年起,謝霆鋒在歌路、形象和待人接物上逐漸改善,走出個人風格,雖然歌藝不驚人,但有賴一群不錯的班底,加上他自己往創作歌手的方向努力,不到一年時間「洗底」成功,成為走紅的偶像歌手,往影壇發展也屢獲好機會。這個人故事太多,後來的事暫時略過不表。

馮德倫本名馮進財,家境不錯的他進演藝圈以拍電影當導演為目標,最初曾在電影《女人四十》當茄哩啡,後來在幾部電影了演閒角,1997年被著名抄歌音樂人雷頌德相中,兩人組了樂團「Dry」,出過三張粵語專輯,最有名的歌曲是和陳慧琳合唱的〈紀念日〉(〈製造浪漫〉粵語版)。

「Dry」讓馮德倫的知名度提升,外型不錯的他間歇性的唱歌和創作歌曲,也曾在1999年推出國語專輯《愛不夠》,而以拍電影為主,直到2004年終於圓了他的導演夢,首部導演作品《大佬愛美麗》評價不錯,也曾為莫文蔚拍MV而得到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導演獎」。

已改名李璨琛的李燦森,原本是水電工,被陳果相中演出口碑極佳的《香港製造》,此後成為職業演員,不太挑片的他片約不斷,光1999年就拍了超過15部電影。李燦森的演員形象深入人心,但一直以來有接觸音樂工作,曾是LMF成員之一,現在也在一些夜店、Club當巡迴DJ,還有個名字叫DJ Be Careful Li,中文名字就是「李小心」。

除了這三人,〈You Can't Stop Me〉其實還有在《特警新人類》演大反派的日本演員仲村トオル講的英語台詞,都可以算是Featuring的一種,這首歌同時有國語版和粵語版,在此當然送上國語版:

謝霆鋒、馮德倫、李燦森 Ft.仲村トオル〈You Can't Stop Me〉國語版
曲:馮德倫 詞:待查 編:馮德倫、Davy Chan






喵的我的電腦裡還時當時的照片耶~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30曲之13] 風火海〈愛了再說〉



歌手:風火海
歌曲:愛了再說
專輯:滿天星音樂 VOL.1 國語版(心醉神迷滿天星)
年份:1993年


草蜢之後,另一支由歌手專屬舞群晉升為歌手的團體,就是九十年代為林憶蓮伴舞的「風火海」。

風火海由朱永棠(風)、陳小春(火)和謝天華(海)組成,三人皆是舞蹈藝員出身,在組成風火海之前已有豐富的伴舞經驗,1993年,簽約許願正式成為「星工廠」旗下藝人,「星工廠」是林憶蓮和許願合資,風火海先是為林憶蓮伴舞,跟著林憶蓮四處宣傳獻藝,有樂壇天后林憶蓮提攜,風火海很快建立一定的知名度。

1993年年底,風火海初次以歌手身份推出歌曲,當時「星工廠」推出一張合輯,名為《滿天星音樂 VOL.1》(心醉神迷滿天星),還針對香港和台灣市場,推出曲目不同的粵語版和國語版,風火海在兩種版本都有獨唱的歌曲,國語版裡除了和林憶蓮合唱〈相愛時候到了〉(〈震撼〉國語版),他們也獨唱一首國語單曲〈愛了再說〉。

《滿天星音樂 VOL.1》雖以「VOL.1」命名,但後來並沒有推出VOL.2、VOL.3等,而「星工廠」也成了曇花一現的音樂廠牌。

接下來的「風火海」在歌壇沒有好的發展,原本預定在1994年推出的國語專輯胎死腹中,只在1994年和1995年各推出過粵語專輯《愛情風火海》和《歡樂世界》,由於唱片銷量不佳,加上林憶蓮離開「星工廠」之後,這間唱片公司不再積極運作,自然沒有繼續投注資源在他們身上。

組合名存實亡,風火海三子皆往其他方面發展,其中陳小春首先跑出,首部電影《晚九朝五》讓他拿下金像獎最佳男配角,還入圍金馬獎,接下來拍《金枝玉葉》、《救世神棍》和《歡樂時光》等質感不錯的商業片,片約接踵而來,1996年起演出「古惑仔」系列的第二男主角「山雞」,成為其代表作之一。1997年起陳小春再戰歌壇,憑其街頭感、帶點搞笑的苦男人形象占一席位,曾在台灣和香港推出十餘張唱片。

風火海當中,朱永棠在娛樂圈浮沉十多年,較著名的只有在「古惑仔」系列演「蕉皮」一角,他已經改行,在澳門作娛樂相關事業,而謝天華的發展,則頗有後來居上的味道。

雖然曾在「古惑仔」中飾演「大天二」,並且被張學友拔擢在《雪狼湖》中演出,但謝天華一直以來半紅不黑,像是演藝圈裡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後來大多演低成本電影,進了TVB十年也是二三線,直到2006年憑一齣《女人唔易做》的「賤Man」一角彈起,開始有男主角演,07年《鐵咀銀牙》中與舊拍檔陳小春再合作,雖演第二男主角,但因陳小春負面新聞太多,演出頗受劣評,反而謝天華觀眾緣佳,獲得不少支持,到了今年的《學警狙擊》中,謝天華飾演的臥底「Laughing哥」大受歡迎,簡直是風靡全城,紅到開拍電影版《Laughing Gor之變節》,並與影帝黃秋生和吳鎮宇並列,大出鋒頭。



風火海〈愛了再說〉@《滿天星音樂 VOL.1》
曲:Ralf Rene Maue 詞:林夕 編:趙增熹



《滿天星音樂 VOL.1》集合當時「星工廠」歌手,除了看板人物林憶蓮外,還有新加坡著名音樂人,作過大量膾炙人口歌曲的Dick Lee李迪文,前「邊界」樂團主音白嘉倩,以及旅日歌手翁倩玉跨刀。

當時替這張《滿天星音樂 VOL.1》打歌的任務,正是交到作為新人的風火海身上,也算是測試一下他們是否適合在台灣發展,〈愛了再說〉歌詞「狂野的風、燃燒的火、深沈的海」頗有自我介紹的感覺,雖然他們賣力在台又唱又跳,但三人歌技和國語都十分幼嫩,且特色不強,發展十分有限。


林憶蓮 Ft. 風火海〈相愛時候到了〉@《滿天星音樂 VOL.1》
曲:Keizou Nakanishi 詞:姚謙 編:黃偉年



改編自日本舞蹈團體ZOO的〈Gorgeous〉,有林憶蓮加持,這首歌的國、粵語版都輕易成為風火海最為人所知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