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影人] 那些年,夏文汐演過的幾部台灣片

港星潮之八十年代電影篇。



恕我囉唆,因為這篇原本的構想,和成品相差十萬八千里,如果只想看夏文汐相關,請跳過這些紫色的字。

這個Blog現在經常被視為專寫電影,尤其是寫港片的Blog,其實這是我開Blog時沒有設想到,也從未如此設定過的。一開始這個Blog唯一想較有系統和花時間寫的,只有「港星潮」這個主題,主要寫八、九十年代的港星攻台史,並以歌壇為主,但幾年下來,歌壇部分我能寫的已經寫得差不多了,而這個Blog存活的算是比我預想中久,這點真是多虧了轉寫電影。

在幾個「港星潮」的標籤下,寫過港星進軍台灣電視圈和唱片界的一些事,唯獨電影方面還沒有專文,雖然在某些個別電影篇章中可能有過零星的閒聊。八十年代,當電視圈出現「
台製港劇」的風氣時,港星之於台灣電影圈,也有一些微妙的變化。

港星來台拍電影,是由來已久的事,但1982年至1984年電視台的港劇風潮下,加上台灣影圈本身的質變,台灣影界與港星的合作模式和態度也逐漸不同。以往在台灣電影中出現的港星,大多是來台做一段時間的發展,並非單一電影特別去聘請,如鍾鎮濤、譚詠麟等人都是與特定電影公司簽約,而拍下多部台灣電影,在這些演出中並沒有特別強調他們的港星身份,而這類長留台灣發展的港星仍然一直都有。但八十年代以後,多了更多特地為個別電影飄洋過海演出的港星。

之所以會有更多片商捧著鈔票,專程聘請港星來拍戲,一來和港台電影圈氣勢的消長有關,台灣在三廳式文藝片沒落之下,二秦二林等明星逐漸後繼無人,而此時香港剛經歷新浪潮,不少新演員嶄露頭角,八十年代的金馬獎中,越來越多港星入圍和得獎就是具體的成果。二來港星在電視圈的鋒頭也延燒到電影中,某些因為某部港劇或港片成為話題的明星,台灣片商自然會認為大有助於票房,而專程捧著鈔票聘請來拍戲,如因《楚留香》紅到翻的鄭少秋就在兩年內演出《昨夜之燈》、《午夜蘭花》、《迷你特攻隊》等五、六部台灣電影。其三則是八十年代台灣電影外埠市場的轉變,部分片商也想藉港星來打開香港乃至其他地區的市場。

其實這篇本來是想數一數這種情形下來台拍片的香港女星,當時正值台灣新電影運動,無論是否屬於新電影,這段期間有更多改編自文學作品,或者有著較多的「女性書寫」成份的電影,而有許多女港星也參演過這些電影,如《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的姚煒,《殺夫》和《怨女》的夏文汐,《沙喲娜拉再見》和《竹籬笆外的春天》的鍾楚紅,《恐怖份子》的繆騫人,《惜別海岸》的袁潔瑩和《黃色故事》的張曼玉等等,當然也有一些男女港星參演純粹的商業片,由於人一多容易寫很亂,而且工程太大我也做不來,這篇最後決定專寫夏文汐一人在台的作品,她在台演出的電影不少,而且囊括不同片種,以她為例舉一反三,或許焦點較不易模糊。




夏文汐,電影處女作是1982年由譚家明導演的新浪潮爭議作《烈火青春》,可以說她生對了時代,八十年代是個社會、經濟和性別意識都急遽改變的年代,電影裡的夏文汐以她飄忽、自我而自主的形象,反映出當代香港女性走向自主的一面,尤其是心靈的自主和性自主。夏文汐不拒性感演出,纖瘦的她甚至也曾被冠上性感女神一類稱呼,但不同於大多被稱為性感女神者通常是男性欲望的投射對象,她反其道而行,經常演出主動享受性並且擁有或追求性自主的角色,她身上特有的率直和勇於突破禁忌的氣質,也受到許多導演垂青。

夏文汐是特別屬於八十年代的,實際上她主要的電影作品也集中在八十年代,1989年,夏文汐與名字曾和高金素梅、倪淑君和鄧瑋婷等女星牽扯在一起的台灣商人黃冠博相戀,當時黃冠博因被控詐財案,逃往美國躲官司,夏文汐毅然為愛走天涯,就此中斷演藝事業,更放著已接下的中視戲劇《塔裡的女人》不管,而被控違約,官司纏訟數年間,夏文汐一直待在美國,直到1995年,已是三個孩子的媽的她,與楊佩佩達成協議,楊佩佩為她處理對中視的賠償,而她也復出拍《新龍門客棧》。

八十年代的夏文汐片約不斷,七、八年裡演出三十多部的港台電影,到台灣拍戲也常有軋戲或所屬的邵氏外借問題等新聞。港星來台常傳耍大牌之類負面新聞,而夏文汐個性隨和好相處,深受台灣片商愛用,據說她在台拍《唐朝綺麗男》期間,就有七部電影找上門談片約。自1984年到1988年,夏文汐依序演過《殺夫》、《唐朝綺麗男》、《糊塗妙賊小神偷》、《何姨十二金釵》、《旗正飄飄》和《怨女》六部台灣電影,1989年還演過楊佩佩的電視劇《春去春又回》。




《殺夫》(1984年,湯臣官網介紹

導演:曾壯祥
編劇:吳念真
演員:夏文汐、白鷹、陳淑芳…


1983年,李昂的中篇小說《殺夫》引起不少輿論爭議,話題火熱令不少片商想改編成電影,最後李昂將版權售予湯臣影業,並敲定《兒子的大玩偶》導演之一的新銳導演曾壯祥執導。

《殺夫》話題性高,電影公司不敢怠慢,尤其最重要的女主角更是精挑細選,連請李昂親自出馬都在備案之列(李昂本身是戲劇碩士),而首先主要鎖定該屆亞太影后的「阿信」田中裕子,但被婉拒,後來又想招考新人,還組了個頗可觀的八人評審團,包括湯臣老闆徐楓的恩師胡金銓都幫手審核,但最後也沒用新人,而是敲定剛在香港嶄露頭角的夏文汐。



夏文汐被相中演《殺夫》,最主要原因是她的清瘦身材和偏長的臉型,和小說中女主角的形象吻合(當然又更漂亮一些),再來就是她隨性瀟灑的打扮和表演風格,以及以往幾次大膽演出的成功經驗,而讓湯臣啟用當時在台灣沒什麼名氣的她來擔綱。



拍《殺夫》時,夏文汐僅約19歲,她無論外貌或演技都頗早熟,為了演活角色也素顏上陣連腋毛都留,但總覺得還是不夠像一個無力亦無法自主,被壓抑且有口難言的台灣鄉下貧女。

《殺夫》小說的爭議很大,相比之下,電影甚至有點雷大雨小,《殺夫》在台正好和夏文汐另一代表作《唐朝豪放女》同期上映,結果無論票房或話題性都是「唐」片較強,可能無論從欣賞或不欣賞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都有點難以形容吧...

╳╳╳



《唐朝綺麗男》(1985年)

導演:邱剛健
編劇:秦天南、邱剛健
演員:夏文汐、鈕承澤、揚帆、張世、張國柱、張盈真…


《唐朝豪放女》有話題有票房,尤其在台灣更引起一陣小小的古裝異色片風潮,《唐朝豪放女》的兩位編劇邱剛健和秦天南,在由李祐寧導演等人合組的「新風格影業」投資下,開拍這部半原班人馬的《唐朝綺麗男》。



雖然很容易和《唐朝豪放女》聯想在一起,音樂美術服裝風格也頗像,但《唐朝綺麗男》和《唐朝豪放女》的故事完全兩回事,所謂「綺麗男」,導演邱剛健的解釋是「唐朝的武陵少年,個個俊秀有致,行止雖然浪漫不羈,神容卻斯文有度」。邱剛健是編劇出身,具有人文素養亦有自己一套世界觀,而主要編劇秦天南是研讀唐史的歷史學者,在電影公司的支持下,《唐朝綺麗男》在資料考證和呈現上更認真嚴謹,邱剛健身為「宗教詩人」,在片中也加入了大量異色色彩的宗教元素,在影像的風格化這方面,可說是值得一提卻頗受忽略的作品。

是說雖然《唐朝綺麗男》影像的風格化在台灣片裡很少見,但海報怎麼弄得像女性復仇片似的...(海報請見最上面的圖。)




《唐朝綺麗男》描寫:兩位綺麗男鈕承澤和揚帆(陽帆花美男時代的藝名,取自其成名曲)、日本小和尚張世,以及實為官宦之女的神秘少女夏文汐四人,一同展開一段闖蕩遊歷之旅,遇見一些個性鮮明的人物。片中對情欲的描寫開放自然,夏文汐繼《烈火青春》後,再次演出一個很自然坦率的同時愛上兩個男人的角色,還演變成真正的三人行,不過因為她的出身,最後仍無法率性而為。

╳╳╳



《糊塗妙賊小神偷》(1986年)

導演:林昌時
編劇:姚慶康
演員:關繼威、夏文汐、廖峻、澎澎…


終於有輕鬆的片了,我要300字內了結它。《糊塗妙賊小神偷》是一部純粹的商業片,片中主要噱頭是《魔宮傳奇》的華裔童星關繼威首次接拍台灣電影,加上前一年叫座不叫好的《電影秀》主角廖峻和澎澎,以及夏文汐的港星美女牌,構築成這一部1986年的農曆新年檔國片的陣容。








《糊塗妙賊小神偷》描寫偷雞摸狗的扒手關繼威,專騙男人的豔賊夏文汐,以及老千廖峻三人,一起幫特技團團長澎澎對抗黑道老大的故事,是夏文汐在台灣唯一的喜劇演出,還有她扮男人廖峻扮女人的場面。有點動作場面,有點溫馨情節,加上大量笑料和低級笑料,屬於朱延平那一路的喜劇風格,和同檔期的大卡司大製作的港片相比,明顯是部以小博大的電影。

╳╳╳



《何姨十二金釵》(1986年)

導演:白景瑞
編劇:宋項如、夏美華
演員:夏文汐、雲中岳、應曉薇…


《何姨十二金釵》和《糊塗妙賊小神偷》同期拍攝,這兩部片是夏文汐在台自行接戲,還發生老東家邵氏不肯放人的問題,三方搶人搶得不亦樂乎。

《何姨十二金釵》說實在是挺悶的一齣戲,而且拍攝手法在八十年代來說都是挺過時的。「何」片取材自五十年代的花國名女人何秀子的故事,但絕大多數情節都屬創作,而非拍人物傳記,可能因為《我這樣過了一生》和《法外情》等片的叫好叫座,片中也加入不少夫妻、家庭關係的著墨,甚至有點蓋過女主角身為私娼老鴇的「專業」。




雲中岳是和女主角糾纏一生的前夫,片中兩人互愛互虐的關係真是夠糾結,糾結到有點離題。現在是議員的應曉薇則飾演女主角的寶貝女兒。



開頭的法庭戲不知是不是受到《法外情》影響。




女主角在丈夫出軌後,為了獨力生活養小孩而走上風塵路,這個設定真是...



女主角旗下的十二金釵,片中比較有看頭的還是取材是花國名女人的部分,據說何秀子之所以成功,就是她在私娼中走先進而高級的路線,不搞暗無天日、逼良為娼那套,甚至教育旗下小姐注意衛生、讀書增值等等,在當時已算比較「人道」,這方面在電影中可能又更美化不少。



順帶一提,這部片的策劃有個劉青雲耶,當然只是同名同姓。

╳╳╳



《旗正飄飄》(港名:烽火佳人,1987年,維基介紹頁

導演:丁善璽
編劇:丁善璽
演員:林青霞、呂(女秀)菱、夏文汐、林偉生、柯俊雄…


為了紀念對日抗戰五十週年,中影又要拍愛國片了,《旗正飄飄》以七七事變後的上海英國租界為背景,主線是愛國片很少用的諜報題材,以諜影歌聲來側寫抗戰,希望能以較抽離史實的通俗故事,為已沒落的愛國片爭取關注。

大堆頭明星仍是愛國電影不可少的,《旗正飄飄》請來暌違兩年沒在台接戲的林青霞,飾演主角「藍鳳二號」情報員,加上飾演交際花的呂秀菱和對頭「川島芳子」夏文汐,三大女星是全片的焦點。

主角是間諜,為了執行任務經常要變裝,有如千面女郎,但又不能獨厚青霞,於是另兩位女主角的服裝也是一套接一套的換,三位女角的服裝秀,可能已是全片最吸睛的部分。




林青霞在片中的造型太多不能盡錄,印象最深的是戴黑框眼鏡和假髮扮洋人的打扮,初登場的側面鏡頭我竟看成張小燕。(毆)



呂秀菱飾演有點任性的俱樂部老闆,最後犧牲生命毒死敵人,臨終前抱琵琶彈唱一曲,身為貨真價值的琵琶演奏家倒是很有說服力。



男角色都屬綠葉,其中勉強稱得上男主角的是《國父傳》中演國父的林偉生,飾演愛國音樂家的他在片中和林青霞、呂秀菱譜出三角戀。





夏文汐飾演川島芳子,由於她是掛客串主演,戲份關鍵但出場不多,角色發揮不大,戲份也與史實沒什麼關係,感覺只是為了有個實際上是滿人的日本對手,關鍵時刻好讓她受青霞說教感召而覺悟,而借用此一傳奇人物的身份而已。

╳╳╳



《怨女》(1988年,維基介紹頁

導演:但漢章
編劇:但漢章
演員:夏文汐、徐明、高捷、張盈真…


張愛玲的小說不容易拍成電影,但仍有很多導演挑戰,大導演如許鞍華、關錦鵬、侯孝賢和李安都拍過。當年中影取得張愛玲《怨女》版權時,原訂是交給張毅導演和楊惠姍主演這組成功方程式,但兩人緋聞爆出後,中影換掉導演,楊惠姍亦和張毅同進退,而敲定改由影評出身的但漢章執導,女主角則找上張艾嘉,但張艾嘉要拍西片《酸甜》而又換角,最後落在夏文汐身上。

《怨女》在幾部張愛玲小說改編電影中成績不算突出,導演但漢章對自己拍片夾在藝術和商業之間一向頗遺憾,從《怨女》來看,服裝器物的講究固然是已盡人事,但莫說張愛玲筆下細膩的心理刻劃本來就難用影像呈現,萬物皆空的生命之怨成了嘴上喋喋不休的台詞,意境難免打折扣,甚至還有些顯而易見的可惜之處,例如夏文汐一點都不老的老粧。





夏文汐在片中挑戰從年輕演到老,從少女時期的「麻油西施」,到嫁給駝背眼瞎兼肺癆的二爺的「怨女」,再到媳婦熬成婆後的惡婆婆。




高捷飾演女主角的丈夫「二爺」,現為催眠大師的徐明則飾演撩撥女主角的「三爺」。



第二次和夏文汐合作的張盈真飾演被惡婆婆欺負的苦命肺癆媳婦,夏文汐演《殺夫》和《怨女》都頗有挑戰影后的企圖心,然而事與願違,倒是張盈真這回入圍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不得不說,這老粧真的很不老,連帶原本該很有感覺的打開門罵街戲份都變得有點嫩。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影歌] 那些年,我所喜愛的羅大佑創作曲



自1985年寫下〈明天會更好〉後,身為台灣樂壇頂尖人物的羅大佑,開始往香港樂壇發展,曾為多部電影配樂和譜寫主題曲,自1986年到90年代初,是羅大佑在香港留下最多作品的一段時間。

身為一個台灣人,即使並非羅大佑的歌迷,甚至即使不是那個年代的人,記憶裡多少仍會有一些和羅大佑有關的旋律,我也不例外,有一些我愛不釋手的歌曲,都是來自他的手筆,而且在仔細梳理過後,我發現大部分我最喜愛的羅大佑創作曲,都和香港電影有關,即使我未必是因為這些電影而喜歡這些歌的,這大概就是命吧。




《海上花》(1986年)主題曲

甄妮〈海上花〉
曲、詞:羅大佑 編曲:郭小霖



「睡夢成真,轉身淚影洶湧沒紅塵,殘留水紋空留遺恨,願只願他生,昨日的身影能相隨,永生永世不離分。」

這段〈海上花〉的副歌,我大概到死都不會忘記吧,和我會喜歡粵語歌有密不可分關係的廣播節目《翡翠湖》,當年的片頭主題音樂就是引用這一段,現在聽到這首歌,也會浮現出當年對這個節目喜愛的感情。

1986年,羅大佑先是創作〈東方之珠〉,由關正傑主唱,是這首歌最早的版本,可算是他前進香江的見面禮,而同年的〈海上花〉則是為楊凡執導的《海上花》量身訂做的主題曲,當時羅大佑在〈明天會更好〉後停筆一年,再次出現就先來兩首港歌,甚至引起部分台灣歌壇人士不解,不過時間證明了他的選擇,這兩首歌曲都成為經典。

無論港台,《海上花》片中出現的都是由羅大佑作詞作曲的國語版,雖然〈海上花〉有同樣由甄妮演唱的粵語版,但不得不說國語版無論歌詞或演唱都較為流暢。




《意亂情迷》(1987年)主題曲

張學友〈思念〉
曲、詞、編曲:羅大佑



1987年,羅大佑開始定居香港,開設以製作電影音樂為主的製作公司,這年他又為楊凡執導的《意亂情迷》寫主題曲,一雞兩味,同由張學友主唱國語版〈思念〉和粵語版〈迷情〉。張學友曾改編羅大佑作品〈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為〈輕撫你的臉〉,1986年推出第一張國語專輯《情無四歸》裡更直接重唱這首歌,都算是一種淵源。

電影《意亂情迷》以前已寫過(請見這裡),張學友當時出道僅三年,電影和唱片配合宣傳之下,他的第三張國語專輯《意亂情迷》不僅主打〈思念〉,連封面碟照都用電影劇照。〈思念〉曾獲1987年台灣金嗓獎最佳作曲獎,雖然港星往往粵語歌比較出色,但〈思念〉應該是個例外,我認為它比〈迷情〉好聽得多,主要是編曲出色。




《阿郎的故事》(台:又見阿郎,1989年)主題曲

許冠傑〈阿郎戀曲〉
曲:羅大佑 詞:許冠傑 編曲:林鑛培



當台灣樂壇教父遇上香港粵語流行曲歌神,合作的產物就是這首〈阿郎戀曲〉,國語版就是羅大佑代表作之一〈戀曲1990〉,兩者分別是這部電影粵語和國語版本的主題曲。

〈阿郎戀曲〉出現在片中比較溫馨的場面,許冠傑的民謠唱腔平鋪直敘的唱來,很能配合周潤發在片中古意的形象,是這齣激情的電影中的一點溫情。




《我在黑社會的日子》(1989年)主題曲

周潤發〈飛砂風中轉〉
曲:羅大佑 詞:林振強 編曲:羅大佑



〈飛砂風中轉〉大概是發哥從歌以來,迴響最大的一首歌(什麼你說還有十二分十分寸...),迴響大到20年後還有電影拿它來命名。

這首歌的國語版,又是羅大佑本人主唱,而《我在黑社會的日子》片尾出現的則是兩人一個唱粵語一個唱國語的「合唱」版本。

發哥雖然唱功欠奉,但他的唱法出奇的很適合這首歌,甚至讓人能代入感覺到像真的江湖中人現身說法,唱得太好反而不見得能做到這點,尤其後段越唱越激動,簡直像邊喝邊唱終於爛醉發酒瘋,很有畫面感。




《八兩金》(台:衣錦還鄉,1989年)主題曲

齊豫〈船歌〉
曲、詞、編曲:羅大佑



1989年,羅大佑在電影音樂方面迭有佳作,憑《八兩金》榮獲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也推出第一張電影原聲音樂專輯《衣錦還鄉》,收錄《八兩金》的八段配樂和兩首電影歌曲。而《八兩金》的主題曲〈船歌〉,連同〈阿郎戀曲〉和〈飛砂風中轉〉,也全部入圍該屆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

《八兩金》以前也寫過了(請見這裡),配合《八兩金》這部描寫海外華人歸鄉的電影,〈船歌〉也是一首中國風的歌曲,不同於〈海上花〉的過眼繁華,〈船歌〉有一種原始的感覺,影片尾聲,當張艾嘉乘船離去時,岸邊出現洪金寶的身影,不是挽留而是一心送別的心意,這時〈船歌〉靜靜的響起,夾雜著個人情感的失落和「何處是我家」的漂泊感懷,有緣無份或離鄉背井,一樣是身不由己的無奈。




《愛人同志》(1989年)主題曲

羅大佑、鍾楚紅〈情深義更深〉(電影片尾版)
曲:羅大佑 詞:潘源良 編曲:花比傲



羅大佑在1988年出版國語專輯《愛人同志》,又在1989年為電影《愛人同志》配樂和寫主題曲,不過這兩者間沒有關係,《愛人同志》的同名曲〈愛人同志〉是電影《棋王》的主題曲,而電影《愛人同志》的主題曲則是羅大佑創作的新歌〈情深義更深〉。

電影中的〈情深義更深〉由羅大佑和極少開金口唱歌的女主角鍾楚紅合唱,曾出版單曲的黑膠唱片,可惜難得一見,這裡貼的是片尾擷取的版本,還有男主角劉德華客串了幾句「旁白」。後來〈情深義更深〉也收錄在1991年音樂工廠的《皇后大道東》合輯中,由袁鳳瑛主唱。




《天若有情》(台:追夢人,1990年)主題曲

袁鳳瑛〈天若有情〉
曲:羅大佑 詞:李健達 編曲:羅大佑



鳳飛飛〈追夢人〉
曲、詞、編曲:羅大佑



這首歌可能比主唱袁鳳瑛還有名,尤其後來鳳飛飛翻唱的版本〈追夢人〉在台灣算得上街知巷聞。

當時配合電影推出時,無論粵語版〈天若有情〉或國語版〈青春無悔〉都是由袁鳳瑛主唱,〈天若有情〉先收錄在電影原聲專輯,後來《皇后大道東》裡也收錄一個編曲稍有不同的版本,〈青春無悔〉我就找不到了,至於鳳飛飛版的〈追夢人〉,雖然和台灣片名相同,但歌本身與這部電影無關。

羅大佑有不少好歌交到袁鳳瑛手上,她的唱功紮實,這些歌給她唱是安全牌,但可惜帶點哭腔的唱腔偏老派,甚至有點悶,可能也影響了歌曲的成績。




《滾滾紅塵》(1990年)主題曲

陳淑樺〈滾滾紅塵〉
曲、詞:羅大佑 編曲:花比傲



〈滾滾紅塵〉和〈天若有情〉同樣是羅大佑在1990年電影歌曲的代表作,兩者皆入圍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滾滾紅塵〉更入圍金馬,不過那年出了神作〈滄海一聲笑〉,金馬金像通殺。

陳淑樺的〈滾滾紅塵〉和鳳飛飛的〈追夢人〉給我的感覺頗接近,甚至覺得這兩首歌是姊妹歌——這兩首歌都與三毛有關,〈追夢人〉裡羅大佑新寫了四句紀念三毛的歌詞,〈滾滾紅塵〉則是改編三毛最後作品的電影的主題曲。而這兩首歌中,鳳飛飛和陳淑樺的唱法也頗相似,字字圓潤清晰,平實溫暖的真音,一種講故事的聲線,不用多少外顯的歌唱技巧,就是能將歌曲中的感情流露、直指人心,這就是深厚功力的展現吧。

對了,〈滾滾紅塵〉粵語版也是袁鳳瑛演唱,不是她唱得不好,但是國語版都碰到頂級演繹,難免被比下去...




《藍色霹靂火》(1991年)主題曲

葉德嫻〈赤子〉(CD Version)
曲:羅大佑 詞:林夕 編曲:羅大佑



《藍色霹靂火》很少見的在片尾播完整首主題曲,粵語版是葉德嫻的〈赤子〉,國語版則是羅大佑的〈赤子心聲〉,而且〈赤子〉的版本和《皇后大道東》裡收錄的也稍有不同,據說當初羅大佑請葉德嫻「試唱」這首歌,葉德嫻在錄音室唱了一整晚,覺得不滿意,也覺得這首歌未成熟不能面世,但後來羅大佑沒知會她,就以她試唱時的錄音出版了這首歌,令兩人友誼不再。從片尾版和唱片版不太一樣這點來看,這次試唱的成果真是物盡其用。

話說回來,葉德嫻不滿意的這首歌,仍讓我覺得這是《皇后大道東》裡最好聽的歌,雖然製造它的過程並不值得說嘴,但歌本身還是找對人唱的好歌。




《東方三俠》、《現代豪俠傳》(1993年)插曲

梅艷芳〈女人心〉
曲:羅大佑 詞:林夕 編曲:羅大佑



羅大佑寫的歌入圍過這麼多次金像獎,兩次得獎都是同一個人演唱的歌曲,先是第11屆以梅艷芳主唱的《雙鐲》主題曲〈似是故人來〉得獎,13屆則以《東方三俠》的插曲〈女人心〉再下一城。

就名氣來說,〈似是故人來〉無疑是兩人再加林夕最著名的作品,林夕還拿來當書名用,但這裡特別想提提〈女人心〉這首歌,我覺得這首歌的風格和以往羅大佑作品不太一樣,鋼琴為主的編曲,有點像徐日勤的悲歌風格,乍聽更像一首香港道地的流行曲。